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振兴县域教育论坛(2022)”圆满落幕

时间:2022-11-21作者:周彩丽 刘洁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振兴县域教育论坛(2022)”圆满落幕

 

11月19日—20日,振兴县域教育论坛(2022)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保定同时举行。此次活动分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论坛和“双卓教育学院的创建与探索”“振兴县域教育的路径与模式”“县域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三个专题论坛,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当前我国振兴县域教育的成果经验与创新做法进行深入研讨,挖掘教育帮扶的典型与经验,探寻振兴县域教育的路径与方案。论坛由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保定市人民政府、河北大学联合举办。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11月19日上午,“振兴县域教育论坛(2022)”主论坛举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领导,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河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王利迁,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河北大学党委书记郭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刘彭芝,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李春林,科技部原副部长、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长刘燕华,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教育家》杂志社执行社长徐功明等出席。主论坛由保定市委副书记、市长闫继红和河北大学副校长陈红军主持。论坛上,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河北大学、保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揭牌。

 

“振兴县域教育论坛(2022)”圆满落幕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领导在论坛上指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而大力发展县域教育正是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此次论坛,教育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行政部门及地方高校的领导共聚一堂,共同就推进县域教育发展进行研究,这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作了题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他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取得的显著成就,指出贯彻落实好二十大精神必须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聚焦育人根本理念,着力落实培根铸魂;聚焦支撑国家人才战略,着力培养创新素养;聚焦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振兴乡村教育,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聚焦提升教学效能,着力提高发展动能;聚焦优化教育治理,着力深化综合改革。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助力乡村振兴》为题,谈论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情况、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举措及下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重点。他从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强力推进、教师管理改革和待遇保障不断强化、教师队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等四个方面解读了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举措,指出健全乡村教师培养长效机制、推进乡村教师队伍管理综合改革、强化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是下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刘彭芝作了《振兴县域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主旨报告,阐述了振兴县域教育的时代背景和深远意义、理念与行动、创意与思考。从2021年4月起,刘彭芝带领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在河北保定的22个县市区全面开展振兴县域教育综合实验,组织全国17个省份的46位知名校长、专家及他们的团队进行教育帮扶;今年7月,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河北大学、保定市政府合作共建了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致力于培养卓越校长和教师,以实际行动促进县域教育发展,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

中共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表示,此次论坛是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科教兴国战略部署,对保定振兴县域教育、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意义重大。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应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品质教育这一切入点、“三支队伍”建设这一立足点、打造良好教育生态这一重要支撑不动摇。

河北大学党委书记郭健表示,振兴县域教育论坛的开幕,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的成立,是全国学会组织、地方政府、高等院校携手合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推动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之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务实之举、举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之举。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李春林表示,振兴县域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在最大范围内、最深层次上促进教育公平,创造美好生活,就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基赋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举办振兴县域教育论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河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王利迁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河北教育部门将着眼于抓好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件大事,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同时将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帮扶保定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积极推进全省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振兴县域教育论坛(2022)”圆满落幕

 

经验分享,助力双卓教育学院高质量办学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阶段,新时代呼唤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呼唤卓越校长、卓越教师。11月19日下午,“双卓教育学院的创建与探索”专题论坛举行,与会嘉宾共同研究双卓教育学院在未来县域教育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论坛由保定市政府副市长杨伟坤和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杜祥主持。

自2009年4月以来,刘彭芝先后担任“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刘彭芝卓越校长培养基地”和“北京市普教系统先锋校长培养基地”的主持人,创办“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双卓基地”),全面培训、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水平。今年7月,保定市人民政府、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和河北大学三方决定共同创建河北大学双卓(卓越校长、卓越教师)教育学院,致力于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教育改革发展、辐射带动区域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卓越校长、卓越教师。

专题论坛上,曾在“双卓基地”学习培训的校长分享经历经验,为双卓教育学院发展提供借鉴。

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介绍了刘彭芝校长团队与上海市共建的“卓越校长培育基地”项目及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教育部名校长领航班中人大附中的实践,分享了刘彭芝校长为全国培养卓越校长、卓越教师的努力及探索,讲述了人大附中的创新做法和成效。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以“双名工程”为例,解析了培养优秀校长教师的四大经验:有影响力的基地主持人、高品质的资源平台、实践导向的研修模式、同伴互助的协同成长氛围。

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常务副校长杨连明谈了在“双卓基地”学习的收获、成长及参与教育帮扶工作的思考。他深刻感受到组团式教育帮扶合作给保定教育带来的深刻变化,指出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是开展教育帮扶合作的重要基础。

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原园长、“双卓基地”第一期优秀校长高一敏表示,在刘彭芝校长的带领下,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进校指导工作、外请专家做报告、导师带队出国考察等方式,让学员打开了教育视野,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校长李有毅谈了“双卓基地”的五大创新实践:一是探索出依托优质学校建立卓越校长培训基地的新模式;二是搭建学员和国内外教育同行广泛学习交流的高端平台;三是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校长学员;四是学员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获得提升;五是拓宽学员国际视野,培养多元文化素养。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陆磐良全景式呈现了“双卓基地”的培养历程,动情地说道:“我们学到了精神,坚定了办中国式教育的理想信念;学到了做事的方式方法,知晓了名校办学真章;学到了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如何用真情淬炼队伍。”

论坛上,保定市政府和河北大学相关代表介绍了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筹办情况。保定市政协专职常委赵建民表示,双卓教育学院将以地方政府、高水平综合大学和全国知名社会组织深度合作的方式,立足保定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求,依托河北大学和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造就一批卓越校长和卓越教师,引领带动保定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河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双卓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保利回答了为什么要共建双卓教育学院、双卓教育学院怎么干两方面的问题。他说,要想培养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双卓教育学院应该在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方面开创新的模式。保定一中党委书记李保雪表示,2021年保定市首届创新发展大会以来,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引领下,各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研质量都有了较大提升。双卓教育学院的成立,将促进保定校长和教师全面成长。

帮扶实践,振兴县域教育

11月20日上午,“振兴县域教育的路径与模式”专题论坛举行。来自北京、河北、上海、南京、天津等不同省市、不同学校的11位校长,基于本校参与帮扶实践或特色发展的相关情况,就振兴县域教育的路径与模式进行了交流。会议由保定市教育局局长胡占房主持。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雅礼中学原校长刘维朝,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校长孙夕礼,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刘浩,北京顺义牛栏山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张华礼,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段福生分享了帮扶薄弱县中的实践经验。

刘维朝从“开展‘问诊式’调研,凝聚共建合力”“制定‘一揽子’计划,全面铺排工作”“实施‘三双’工程,助推质量提升”三方面,分享了雅礼中学帮扶保定市唐县一中的实践经验。孙夕礼分享了金陵中学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的相关情况:统筹整合金陵中学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研、教学、培训一体化帮扶,全面提升帮扶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综合发挥专家团队中高校、企业等协同帮扶力量,“互通、共享、交融”一体化共进,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刘浩基于南开中学开展教育帮扶工作的体会,指出帮扶工作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支持,这是单向的、不可持续的、粗放的;二是机制创建,指导帮扶学校形成好的制度和学校管理机制;三是文化引领,结合帮扶学校的办学特色、地域特点等,帮助其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树立育人的大视野、大格局。张华礼介绍了牛栏山一中帮扶保定市博野县的相关经验,包括成立成长共同体、集体备课、主题研讨、问题交流等。段福生对昌平职业学校“五子联动,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进行了阐述:一是下好人才子,让人才振兴抢占先手;二是下好产业子,让三产资源成为致富“芯片”;三是下好企业子,让龙头企业连点成线;四是下好数字子,让乡村治理棋高一招;五是下好智库子,为乡村发展聚力赋能。

河北涿州市教育督学、山西新绛中学原校长宁致义,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校长吴金瑜,北京潞河中学校长徐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杨培明结合实践,分享了对县域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的见解。

宁致义从课堂教学层面分享了关于提升县域教育质量的思考。他从理论依据、时空要求、对教师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课堂价值、课堂案例等方面,对“问题解决式课堂”进行了全面阐释。吴金瑜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县域高中发展的方向:一是要确立素养导向,否则,所有的帮助都会变成精致化的“知识教育”;二是要践行新课标,否则,所谓的课堂教学改革只会换汤不换药;三是课堂教学改革并不复杂,但要遵循教育规律。北京潞河中学校长徐华指出,县中的发展,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并结合潞河中学以人格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实践,阐释了学校教育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终身发展的观点。杨培明从南菁高中如何破解困局出发,分享了学校“以美育重构教育生活”的构想,并介绍了学校以美育重构校园路径的探索,希望以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外,河北阜平中学校长孟庆学、河北曲阳永宁中学校长闫庆欣从被帮扶学校的角度,分别基于本校情况,从“县中振兴 强师先行”“脚踏实地 推进改革”等方面,分享了对于振兴县域教育的思考。

理论引领,推进县域教育治理现代化

11月20日下午,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授参加“县域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专题研讨,对县域教育治理作出理论启发、实践指导。论坛由河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双卓教育学院执行院长胡保利主持。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金洲解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明确了教育的历史性成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明确了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了明确教育的战略定位等七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深入学习、领悟、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史静寰介绍了教育性指标和先赋性指标对学生的影响及“教育收获”的预测。她通过对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开展追踪研究,发现了让人忧心的结果:在多元学习行为维度、多维情感投入维度、学业挑战维度、校园环境维度、教育结果维度等各项指标上,县中学生的表现都弱于非县中学生;中部县中学生在各项指标表现上存在明显的“塌陷”;西部县中学生在高影响力活动和学习韧性上表现较弱;东部县中学生的各项指标表现较好,尤其在高影响力活动、综合素质测评和满意度上超过非县中学生平均水平,但学生自主学习动机较弱。她呼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促进县域教育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瑾瑜从县中教育面临的“抽血”与“贫血”的现实问题、“输血式”组团帮扶的意义、“造血式”组团帮扶的方式三方面,论述“组团式”帮扶县域教育的方法论逻辑。他指出,提升县中办学质量,不是追求“县中模式”的复兴,而是要走出一条“育人为本、尊重规律、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的县中高质量发展之路,尤其要从根本上增强县中内在的发展活力和能力,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京师特聘教授薛二勇论述了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挑战与路径。对县域教育治理路径,他给出四方面的建议——资源配置需要两个着力:着力于随迁子女教育和留守儿童教育;能力建设需要两个发力:决策者的能力提升和教育者的能力提升;主体发展需要两个关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者的主动性;效果监测需要两个注重:注重学校的绩效评价和教育的政绩评价。

“优师计划”是振兴中西部欠发达县域教育的路径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李健博士基于问卷调研和质性研究,提出 “优师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师计划”整体招生宣传的可信度亟待进一步增强;定向师范生培养尤其是针对县域内的中小学教师的定向培养需要进一步对症下药;定向师范生职后发展亟须得到保障;“优师计划”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教学督导处处长高永祥介绍了学校以四链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实践。他指出,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须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强化社会服务的使命感,完善评估机制,增强社会服务的内驱力,扩大评价主体,提高社会服务的能效度。基于产业链来谋划发展职业教育,才能让职业教育内生于经济社会,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齐学红介绍了在引领班主任追寻班主任工作意义和价值方面所作的研究,阐释了新时代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和专业意识,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在班级学校微观生活场域当中,探讨班主任岗位对县域教育质量提升的意义。

振兴县域教育圆满结束。保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占房表示,两天的论坛,有政策上的引领、理论上的支撑、实践上的指导,为保定教育发展带来极大启示。保定教育人将把学习成果落到行动上,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和河北大学的支持下,实现保定教育“年年有进步、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的目标。河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胡保利表示,将通过办好双卓教育学院,为保定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做贡献。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李春林感谢各位嘉宾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将把论坛的成果运用在振兴县域教育保定综合实验项目中,运用在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的办学过程中,努力为振兴县域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论坛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以及《教育家》杂志社、《创新人才教育》杂志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作者:周彩丽 刘洁)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