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沈阳市第五中学举行第一届教育教学年会青年教师读书论坛暨王新宇、张翼名优校长工作坊联合教研活动

时间:2022-11-23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11月21日下午,沈阳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沈阳五中)第一届教育教学年会青年教师读书论坛暨王新宇、张翼名优校长工作坊联合教研活动举行。沈阳市教育局干部处副处长齐震、教师工作处于鹏,大东区教育局副局长田春宇,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李小萌,王新宇名优校长工作坊、张翼名优校长工作坊成员以及沈河区后备干部培训班成员和各校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沈阳市第五中学举行第一届教育教学年会青年教师读书论坛暨王新宇、张翼名优校长工作坊联合教研活动

 

作为沈阳市基础教育的领军团队,名优校长工作坊一致致力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合作与互动,促进各成员校高品质、特色化发展。在本次活动中,王新宇名优校长工作坊和张翼名优校长工作坊联合教研活动立足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一起探索教学智慧,激发青春力量。

活动由沈阳五中两办主任葛岚主持。她首先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及各兄弟学校的青年教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学校专门为青年教师设计的读书交流平台——斆学半论坛,这也是学校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的三大成长平台之一。其名称来自于《礼记·学记》:“斆,教也,教然后知所困,是学之半。”意指“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知困然后能自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课堂教学,师生互学互鉴,教学相长;师生半半相合,直至圆满。教与学就在无数个半半融合的交互运动中走向和谐完美。

梁君祥以《你当像鸟,看见你的山》为题,向大家系统介绍了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的相关工作。梁君祥分别介绍了学校青年教师团队的基本情况和中心工作的三大目标定位、六大活动板块,并着重介绍了本次读书交流活动的宗旨。他表示,学校为青年教师设计的管理论坛、教学论坛和读书论坛,都在实践跨学科、大思政、大概念教学,这既是青年教师的成长突破,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突围。

在青年教师读书论坛环节,来自王新宇名优校长工作坊的曹艳艳、张翼名优校长工作坊的邢崇和沈阳五中的刘芳铭、奚方圆、王桂春、陈子昂则围绕王春易老师《从教走向学》这本书展开了精彩的交流。“让学生做一次老师”“让老师做一次学生”“给每节课一个核心问题”“为学生构建底宽顶尖的金字塔形知识结构”“学会使用教材而非教教材”……一系列优质观点的高频率输出,既展示了他们对这本书的细致研读和深入思考,也彰显了他们自身的优秀素养。他们的发言中包含课例、思索、收获、困惑。充实而丰富的交流让论坛现场高潮迭起,仿佛他们在谈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所学校、一群人,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工作坊的每个成员校、每位校长、每个教师都在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上砥砺探索、比肩前行。

随后,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从教学一线走到管理岗位的二十六中学副校长王智铭,以读书报告的形式深度解读了《从教走向学》。他围绕“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这一核心话题,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角度,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完整课程体系的四个核心要素。报告充分结合了他在沈阳五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以及在新管理岗位上的思考。谈到“学科大概念”时,他借用“张无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例子,形象地阐释了“去形式,留精髓”才是真正的大概念。他表示,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的课堂视角,并学会珍惜课堂,呵护平台,因为立足课堂,才能成就现在的美好;依靠平台,才能看到更广阔的未来。

青年教师的交流有广度有热度,王智铭的报告有深度、有高度,触动与会嘉宾更深入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在充分的交流之后,王新宇名优校长工作坊主持人王新宇以《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为题发表主题讲话。他围绕“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研读《从教走向学》这本书”“为什么开展‘斆学半论坛’”三个核心问题和研读体会,阐释了读书的作用、学术的价值和成长的意义。最后,王新宇用“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与大家共勉。他表示,两个工作坊,东西各半,互学互鉴,横向交流,纵向引领,成就自己,也成就学校,这其实就是论坛的价值和联合教研的意义所在。

作为教育管理者、学校的领路人,无论是王新宇还是张翼,都由衷地期待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全面成长。在本次论坛活动的最后,张翼结合自己研读《从教走向学》的体会,向青年教师们发出倡议:“希望大家能够勇敢地重建教师观,重视学生观,践行师生观,真正从我们的课堂出发,为学生们涂好人生的底色。同时,张翼校长也充分肯定了本次联合教研的精彩呈现。”她表示,名优校长工作坊的建立与设计,创设了教育管理者基于共同理想同行同思的平台,促进了校际的交流与合作,为所有有理想、有情怀的教育人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整场论坛丰富而充实,精彩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诠释了“教与学”的半半相合,让本次联合教研活动举行得更加顺利、和谐、圆满。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