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湖北省教育厅、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指导,长江教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主办,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承办的“2022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在武汉、广州、开封同步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加快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另设三个平行分论坛。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国斌,广州大学副校长吴开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主旨报告环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指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必须改革教师评价方式:指导思想上要“去唯纠偏”;技术路径上要“破立结合”;评价对象要精细化分类;评价维度要多元综合;评价考核机制上要“有区别脱钩”;评价方法上要“落实减负”;推进改革要“协同联动”。所有创新举措都要体现改革的初衷,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竞争性与稳定性相平衡。
嘉宾演讲环节,河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河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刘志军阐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及其实施困境、突破思路。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刘晖阐述了高等教育中国模式的演进历程,认为在举办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质量保障体制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并提出构建中国大学3.0模式的愿景。
提质增效,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聚焦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加公平、更有活力、更加协同发展之路五个方面,阐释了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走向。广州大学副校长吴开俊深度解析了各级政府关于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支出的责任划分问题。深圳大学教育学部主任靳玉乐梳理和分析了加快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取向,重点阐释了如何切实地构建科学有效的乡村教育人才的体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方晓波以培育文化自信为指向,系统介绍了立足广州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学科阅读教育创新与实践。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卫国通过具体的实践,介绍了名校如何通过集团化办学来助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张云平系统介绍了广州教研有关旨在推动新课标落地实施的新结构教学评范式研究及其八大教学应用和取得的成效。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总校长唐文红介绍了龙外集团以美好教育重塑学校目标感和价值感,探索办学治理新模式。本场平行论坛由由武汉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长江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黄艳主持。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从职业教育和中国式现代化内在基本关系的角度,阐释了职业教育提供的技能支撑对于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指出技能支撑不仅需要产教校企双元供给,同时要注意不能只从职业教育一个方面考虑,而需要从技能链这一新概念开展系统建设,实现从职教治理扩展到全技能链的治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戴青云从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经典问题---双师型教师培养角度,分析了当前双师型教师供给存在结构型不足的原因,同时结合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实践,提出了工匠之师新的培养模式。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闫广芬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逻辑内涵与实现路径入手,从战略高度、服务发展、市场导向、推进现代产业进步、体制机制建设、普职互动六个方面总结了其逻辑内涵,进而在职教理念、保障机制两大方面提出实践建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建领,从职教体系问题入手,分析依然存在如地位尚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各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面临诸多障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新修订的《职教法》为职业教育类型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并提出职教建设的路径,就是对职业教育法的深入解读。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刘志文,揭示了当前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中存在升学和就业矛盾、多样性和统一性矛盾、内部改革和外部改革的矛盾,并提出如何解决好这三对主要矛盾将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院长李梦卿围绕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问题,剖析了职业教育发展对“双师型”教师认定的现实诉求,阐述了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各地认定制度的实施现状,解读了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的政策内涵,对参照国家制度制定地方“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和实施细则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方案。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行动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李桂荣首先从第三方相对独立的视角审视职业教育发展;再借助田野观察,从微观视角揭示职教问题;最后从微观回到宏观,提供职教发展路径。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院长刘旦从一个媒体人以及研究者的视角,提出打造代表国家水平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等方面解读了关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相关的问题。本场平行论坛由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汤晓蒙主持。
构建高等教育中国模式,需要多措并举
在“构建高等教育中国模式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分论坛上,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以“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高等教育发展应从教学、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转变。天津师范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钟英华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分享了天津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宝贵经验。一是聚焦师德师风,坚持引育并举,打造师资队伍建设品牌。二是完善机制举措,建设人才高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分享了普及化高等教育中国模式的发展历程、特点、任务及路径。他认为,普及化高等教育中国模式尚未定型,仍在成长中,未来在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进国际兼容性等方面应有更大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部长孙杰远认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下来建构的,既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百年现代中国教学探索的一个统整,一种守正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光礼指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是二十大报告中的巨大创新,我国已经进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阶段,为了这一目标,二十大提出应建立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普及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国家科教创新体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李森根据陕西师范大学“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的实践经验,分享了西部教师教育振兴的实现路径,即:树立教师教育协同提质的融合发展理念,建立多元智慧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以及搭建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优质服务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盛兵以“何为高等教育中国模式”为题,提出高等教育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高质量三个特点,并具体化为六种主要模式:一是公立高校为主、民办高校为辅的模式,二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模式,三是低收费高等教育模式,或者是免费的高等教育模式,四是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存的模式,五是超大规模发展模式,六是重点项目政策发展模式。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阚阅围绕“全球教育治理视域下的教育变革与社会契约”这一主题,从国际视角出发,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可参考和借鉴的经验。他指出,教育变革要通过社会契约来实现,要重新建立信任,特别是基于人权的契约关系。本场平行论坛由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育学院院长王振存主持。
此外,论坛上发布了长江教育研究院和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教育治理论》《教育智库论》《教育改革论》《教育法治论》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出席了闭幕式,他期待共同为加快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文/赵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