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学术论坛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会召开

时间:2023-01-11作者:赵广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2023年1月10日,“2022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大会”系列活动之一,“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学术论坛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会在线上召开。

论坛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学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杨娟当选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首任理事长。

 

“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学术论坛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会召开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钟秉林在致辞中阐明,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主动应对新的挑战。钟秉林指出,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家庭文化建设,关键是家长素养提升。这一切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扎实探索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开设公益性网上家长学校和网络课程,提供线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成立家庭教育工作室或者家校联盟,建立学校和家庭的交流机制,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开展家长教育理念的再培训。

钟秉林还提到,要坚持公益性优先,开拓家庭教育市场,发挥家庭教育机构的作用,孕育优质家庭教育机构,创新服务和运营模式,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规划辅导等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家庭教育的多样化现实需求。

 

“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学术论坛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会召开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富在致辞中表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家庭教育的需求在增加,同时也暴露了家庭教育研究还不足,学科建设还不完善,导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业学者较少等问题。希望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能积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的学术团体等组织,集中专家资源,形成一支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专、兼职队伍,发挥智库作用;成为发挥优势、聚集智慧、建言献策的良好平台,聚焦当前家庭发展现状,集中探讨家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困难,汇总行业问题,在观点碰撞中来寻求家庭教育发展的新突破。

 

“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学术论坛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会召开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依照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章程和常务理事会的决定,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批复》,并从协会工作角度向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提出两点希望:一是找准切入点,夯实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工作切入点应放在精准厘清社会力量在发展家庭教育方面的定位上。民办家庭教育机构属于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角度在家庭教育方面发力,要提供与政府、学校差异化的服务,共同构建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二是锚定工作发力点,积极推动家庭教育行业发展。建议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发挥学术基础好、联系专家多的优势,积极继承国内外家庭教育研究的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围绕相关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争取成为家庭教育领域的重要智库,为我国家庭教育理论丰富和实践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后,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和一线实践者分别做了主题演讲和学术报告。

 

“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学术论坛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会召开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以《构建我国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主题,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构建新时代下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并分享了关于构建新时代下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研究数据和研究成果,最后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学术论坛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会召开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蔺秀云以《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主题,通过研究数据来说明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并从父母要成为孩子心理健康的促进者、观察者、责任人等方面讲解了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学术论坛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会召开

 

北京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俊杰在《学习科学和游戏化学习视野下的家庭教育》主题发言中从学习科学的概念、起源、主要研究方向、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科学学习原则与策略等多个方面讲述了学习科学的概念;提出新快乐教育是未来的教育方向。

 

“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学术论坛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会召开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学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杨娟以《家庭教育对子女人力资本发展的影响》为主题,重点分享了家庭教育对子女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如何影响人力资本的代际传递;指出了以能力为核心的新人力资本概念,并在发言中用详实的研究数据解读了父母教育投入和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影响子女人力资本的动态形成。

 

“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学术论坛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会召开

 

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总校长彭敬慈以《家校合作阶梯:更上一层楼》为主题,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践工作,分享了家长教师联合会、家校合作层次、家长工作坊等“家校社”共育的模式探索。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将会在搭建桥梁纽带、建言献策、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规则、质量评价认定、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开展行业自律、践行公益使命等方面发挥作用,以服务家庭教育实践发展,为民生福祉做出新贡献。

(文/赵广)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