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创新实践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时间:2023-02-22作者:佟化玮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明德湖畔,春风河边,美丽崇文,吾之家园。德以立身,文以致远,崇文学子,铭记心间……”每日清晨,伴随着节奏明快的《崇文之歌》,崇文小学全体师生开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第二批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附属学校,近年来,崇文小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教育“三专模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研发卓越课程”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以“家校合作共育”构建一体两翼教育格局,在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之路上,已取得显著成效。

践行新教育“三专模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崇文小学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成立微光读写社,引领教师投身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践行十大行动,实现专业成长。

微光读写社将课程学习分享、教育经典共读、打卡写作交流作为主要活动内容,成员根据自身需求报名参加“学科研课”“基础管理”和“教师成长”三大类数十种课程,在课程学习中提升职业认同、专业发展与人文素养。共同穿越《静悄悄的革命》《教师阅读地图》《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等教育经典,追求知性阅读和根本书籍,在“啃读”中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

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读写社开设每周“师道匠心微讲坛”、每月分享会、每学期主题论坛;组织开展“100天共成长”“共读共写,做智慧教师”等主题打卡和“我的成长故事”主题征文;以线上线下不同形式召开读书交流会35期,汇编《微光》社刊24期,编发“唯美崇文”公众号76篇。专业读写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走方式,勇于挑战工作与学习舒适区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被看到。学校因势利导,积极搭设舞台让学员脱颖而出。遴选微光读写社优秀成员担任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主持人,并逐步形成了“一社八室”教师专业成长团队。“一社”就是微光读写社,“八室”及其主要职责分别为:行远班主任工作室负责班主任工作研究;心海导航工作室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导图工作室负责思维导图研发;科创工作室负责学生科技创新、发明创造;创意写作工作室负责学生创意写作;校本课程工作室负责校本课程研发;家校共育工作室负责家校协同育人;新教育实验工作室负责践行十大行动等。

研发卓越课程,探索学校文道课程体系

朱永新教授指出:如果把课程视为以活生生的人为中心,包括起点、目的地组成的道路和历程的话,那么,所谓卓越课程,就是在其中完成了课程的目的,实现了人的完整幸福。实践证明,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唯一载体,教学改革改到最深处其实就是课程的问题,需要用全新的课程观引领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崇文小学遵循泰勒课程原理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研发校本特色的卓越课程。课程研发中把握四个关键问题:目标——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内容——提供什么教育体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实施——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体验;评价——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学校由校本课程研发工作室牵头,下设多个项目组,结合教师自身专长和学生年龄特征,关注传统文化和地域特点,开发崇文特色校本课程。如音乐组研发的“乐游中国”,美术组“非遗文化麦秸画”,体育组趣味“翻花绳”,科学组“纸的世界”“空气里的科学”“小木棍里大世界”,信息技术组“Scratch”和机器人编程,综合实践活动组“食育四季”“结绳系扣”等,共开发出艺术类、体育类、学科类、科创类46种校本课程,并作为“双减”背景下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内容,以校本课程超市的形式,为全校学生素质拓展提供宽广的舞台。

在自主研发这些特色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还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崇文特色的学校文道课程体系。文道课程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包含4个板块12大类,文化课程、文明课程、文体课程、文艺课程分别对应“知书、明礼、体健、才溢”的育人目标,践行新教育理念,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家校合作共育,构建一体两翼教育格局

为扎实做好家校共育工作,构建同心相向的教育合力,崇文小学探索实施了家校共育“3+2+1+N”工作模式,现已逐渐成形。

召开3个协调会。开学规划会——开学之初的家长代表大会。会议主要传达学校学期工作计划,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传达家委会工作计划,班级家委会明确工作目标、职责与要求,商定班级家委会工作计划。切实保障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共同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中研讨会——期中考试后的全校性家长会。会议形式尝试分层分组、沙龙论坛、专家讲座、专题研讨会、网上家长会等不同方式,会场布置采取矩阵式、分组式、演出式等不同形式排列,以更加人文的会议形式,促进家校成为真正的同盟军、好伙伴。

期末总结会——期末优秀家长表彰会。每学期末,学校召开期末优秀家长表彰会,评选表彰家长学校优秀学员、优秀学生家长和优秀家长志愿者。既是对学期家校共育工作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对新学期工作的展望和铺垫,鼓励更多的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中,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开办2个共育讲堂。家长讲师进课堂——“家长百家讲坛”。深入挖掘家长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特长,将家长资源转换为课程资源,开展家长百家讲坛活动。家长课堂自开课以来,来自各行各业的368位家长志愿者各显身手,共举办专题讲座459次,讲座主题涉及文明礼仪、科普常识、环保安全、国防建设、金融法律等15个领域。

家长培训课堂——“新父母课堂”。家长学校开设“新父母课堂”,通过《树立五种意识学做智慧父母》《让陪伴成为最好的教育》《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双减”背景下如何做父母》等17期家长学校培训课程,每学年对所有学生家长进行两个轮次的全员培训。

组织好1个家校读书活动。组织开展“新父母读书会”,家长自愿报名,分为“勇于管教”“虎妈战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三个小组,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分为宣传发动、品读研习、小组交流、分享辩论四个阶段,共读共享,共同成长。开展全校性的书评活动、书香家庭评选等,把智慧成长的理念辐射到更多的群体,从而更好地实现协同育人、共同发展。

自主开展N种家校主题活动。学校提倡家校共育的重心落在班级,班主任与班级家委会密切协作,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家校主题活动,如:以学生励志研学为载体的课程育人活动;以文化育人途径开展的协管配餐、协管班级图书、亲子共读、亲子观影等活动;以活动育人为途径开展的植树节、中秋节、少先队入队、毕业典礼等节日主题活动;开展走进邢侗纪念馆、王为民纪念馆、法治安全教育基地等社区实践育人活动;通过班级银行管理及家庭积分制管理,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

 

作者:佟化玮|山东省临邑县崇文小学

来源:《教育家》杂志社2022年12月刊第4期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