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祥是四川省旺苍县陈家岭小学一名热爱阅读的乡村教师。过去,他业余时间阅读的大多是武侠小说、玄幻小说。这几年,他迷上了教育教学类书籍,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的《爱心教育》等教育专著,读书笔记和教育随笔写了近百万字。郭亚会是河北省石家庄二中润德学校一名语文教师,工作五年来,业余时间大多是刷剧、网购、聊天。从今年秋天开始,她坚持每日阅读打卡,日更微信公众号文章。
他们为什么会发生改变呢?原来,他们都加入了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从2000年正式发起,迄今已经22年,数以万计的老师因新教育被激活、被唤醒、被点燃。
新时代呼唤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如何破解教师成长的困境,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新教育实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富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一体两翼”(教师成长=职业认同+专业发展)教师成长理论,以“三专”理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组建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激发教师成长的自主性。
阅读对于教师成长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为何中小学一线教师阅读现象不乐观?有的人甚至夸张地说“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学生读书”。新教育长期深入研究发现,许多教师在阅读上存在以下问题:消遣性阅读多,专业性阅读少;读文学作品多,读教育专业书籍少;有价值的书读不懂,能读懂的书价值不大;按照兴趣阅读多,依照需求阅读少等。为此,新教育提出教师要进行专业阅读。专业阅读区别于大众生活中的消遣性阅读,是指以知性阅读的方法研读教师专业所需要的根本性书籍,目的是构建一个知识结构合宜的大脑和提升阅读能力。知性阅读是指通过对书籍的批注、梳理、批判,领会并内化知识的过程。根本性书籍包括奠定教师学术根基的经典书籍、深刻影响一生的书籍和成为思考教育教学原点的专业书籍。
新教育指导学校创建阅读共同体,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自读与共读相结合的方式,创设阅读氛围,解决“如何读”的问题。组织专家研制教师必读书目,根据不同类型和需求,推荐了100本经典书籍,解决“读什么”的问题;聘请专家导读,开展对话交流,解决“读不懂怎么办”的问题;阅读与写作结合,以“输出”带动“输入”,解决“读后记不住”的问题。
写作是锤炼专业思维和促进教育反思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一线教师感觉没时间写,不会写,不知写什么。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组织发起撰写“一日生命叙事”,倡导教师每天对当日教育生活进行记录、反思。这种写作强调理解与反思,强调与实践相关联,强调客观而真实的呈现。除此之外,还提倡教师将写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写,为学习而写,以写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
新教育以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交往。不少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跨越学科的界限、时空的界限,打破过去封闭、孤立的学习状态,在与全国的名师、专家交流和对话中,唤醒了生命,激活了学习成长的内驱力。每位教师在新教育行动中,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也是共同体的建设者,课程的开发者和信息的共享者。
新时代,新教育实验通过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为提升教师教育素养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今年,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荣获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他表示,将拿出一部分奖金用以支持建设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以期惠及更多中小学教师。
作者:郝晓东|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
来源:《教育家》杂志社2022年12月刊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