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14位院士齐聚东吴对话“大学小镇”

时间:2023-04-14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来自全国的14位院士和十余所知名高校相关负责人,今天东吴“对话”乡村振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剑平教授领衔的“大学小镇”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模式,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后,正式对外发布。“我们希望影响100个乡镇。”会上,宁波大学党委书记朱达对这个模式的前景,信心满满。

2022年9月,入选教育部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的“大学小镇”模式,是陈剑平院士用脚步丈量大地多年后提出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模式。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实施的政府机构,所有乡村振兴政策措施最后都要通过乡镇政府去落实。陈剑平院士行走乡村基层发现,一些乡镇推动乡村振兴的心情非常迫切,但因为眼界的局限,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一些乡镇产生严重的路径依赖,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和新要求,不知道该往哪走、该怎么努力,乡村振兴不知该如何推进。

2021年4月,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与东吴镇签订合作协议, 陈剑平院士提出的“大学小镇”概念开始落地。同年,宁波市科技局将此内容作为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支持。

2022年6月,这一模式的探索上升为校地之间的“党建联建”——宁波大学党委与东吴镇党委与东吴镇党委签订协议,以党建联建的方式推进“大学小镇”模式探索。由此,宁大全部二级学院全面对接东吴镇13个村社,共同打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样板。

乡亲吐心声,基层发呼声,宁波大学有应声。一年多来,宁波大学300多名师生深蹲在东吴镇,以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为牵引,紧紧围绕当地百姓反映最迫切、东吴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梳理形成党建联建十大标志性成果项目,作为模式探索的工作重点。按照一套规划、一个团队的模式,将十大标志性成果细分为26个子项目扎实推进。

政府引导、大学开导、村民主导。在三方合力之下,东吴镇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路子越走越顺。天童老街、画龙村、三塘村、小白村等等,东吴的13个村社齐头并进,村民干劲十足;数字治理、污水治理、土壤治理、社会治理,东吴面貌焕然一新;小白西瓜、东吴木作、乌米饭,东吴老底子引来游人争相品尝……今天上午,“大学小镇”党建联建十大标志性成果项目,见证了这一年多的生动实践。

甜头,不止于东吴。宁波大学师生也东吴找到了打通书本与理论与现实之间,书本与实践之间的壁垒,进一步明晰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的解决之道。而今天上午发布的《乡镇级乡村振兴综合解决方案》,就是宁波大学在东吴这片“试验田”里种出的果实。“我们提出的这份乡村振兴‘结构性套餐’,可复制可推广。” 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刘艳说道。

今天参加的院士与专家对“大学小镇”模式,也给予了高度肯定。“这个模式,带着泥土的芬芳,是大学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守攻院士点赞道。“大学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对接国家战略服务乡村振兴,‘大学小镇’模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表示,他们将仔细研究“大学小镇”模式,争取在江苏推广。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