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以“三课”改革和“五校”联创为重点,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时间:2023-06-05作者:焦志敏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明确指出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使命。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共有各类学校104所,其中幼儿园53所、小学23所、初中16所(含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4所、特教学校1所。近年来,忻府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目标,大力实施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以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智慧校园”“书香校园”“清廉校园”为抓手,坚持党的领导,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加强队伍建设,落实经费支持,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以“三课”改革和“五校”联创为重点,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焦志敏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教育科技局局长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建设高水平、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多样化、个性化的有利于人人成才的教育治理体系。忻府区将利用五年左右时间,努力搭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框架。一是教育规模与结构更加合理,教育规模与城市人口发展、学位需求相适应,优质教育资源显著扩大。二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适应社会各群体多样化教育需求。三是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实现“三全两高一大”(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努力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初步探索出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其中义务教育的重点是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的配置;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的重点是普惠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重点是学校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重点是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探索“三课”工作新模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涵

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是提升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近三年来,忻府区狠抓“三课”工作,创新了育人模式,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从2021年3月1日开始到现在,忻府区在区内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了三轮“三课”改革展示检视活动,共听取工作汇报124次,共举办观察展示课1100节、参与研究课810节、检视课520节,共举办校本研训、社团活动及文体活动385场;出版了课题研究教师随笔与反思集《杏坛回首期自警》(含62篇)、课题研究论文集《情如细雨润无声》(含中学78篇)、课题研究论文集《桃李春风一片心》(含小学78篇);一周开展一次“教学大讲堂”观摩展示活动,共进行56节同课异构赛讲展示活动、22次议课研讨活动和两次校长论坛活动。通过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的“三课”改革,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层次的改变:目标价值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突出了立德树人的导向和根本要求;教学关系从“单项权威”转向“共生对话”,教与学的关系回归到正确的位置;教学内容从“教材意识”转向“课程意识”,教师逐步实现了跳出教材看教材,树立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整体课程意识;课堂样态从“模式崇拜”转向“文化重塑”,课改做到大道无形,由“形”走向“魂”;学习方式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方式从浅层的“形”转向实质的“神”,这个“神”就是由深度学习所延伸出来的如主题学习、大概念教学、大单元教学等等。

课程改革方面,厘清了课程改革是解决新时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什么,教什么”的问题。广大教师立足通过多样化课程建设找到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教师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实践性课程,丰富的课程供给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助推学校的特色发展。各中小学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植入安全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开发“x”个特色课程。比如,北关小学以“和润”教育引领办学之路,以“好问”文化构建课程体系,共编写了《心灵瑰宝》等21册校本教材,以“研学”课程拓宽教育路径,即实践育人,以课堂“4+1”好问善学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阅读”为纲建设高品课堂,让思想成为行动的指南,让研究成为发展的源头活水,让成功为师生注入生命的动能。

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解决了“怎么高效地学,怎么有效地教”的问题。全区大部分教师的课改理念发生了转变,教师在教学立场上更加重视和尊重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从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向回归社会生活,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具有真实情境的活动,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学方式从灌输转向双边互动,共同研究。比如,忻州七中以“一体两翼一引擎”教学模式为载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忻州七中的班级学习小组建设、运行、评价三位一体,相互联动,推动了学生由浅层的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真正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

课题研究方面,解决了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各中小学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用课题解决问题。从2019年开始,忻府区共开设区级课题84个,目前已结题78个。2022年全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2+x”课题研究,作业设计课题和安全课题作为学校的大课题,全员参与,常研不懈;找准“x”个个性课题,为解决学校突出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服务。2022年全区已立项安全课题57个,作业设计课题68个,“x”课题89个,共214个。各学校通过研究把课题变为结论,在检验、反省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研究性问题,如此形成循环链,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个人成长提供了路径和方法。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广度,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同时也增强了课题对学生的适应性,让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比如,旭来街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学校体育课上自护自救安全教育问题与研究》《义务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实践研究》等课题,注重了课题与管理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

下一步,忻府区将持续深化“三课”工作,课程建设要规范化、多样化,更能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改革要生本化、全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课题研究要问题化、成果化,注重推广和应用。一是把准“风向标”,强调核心素养导向,整体推进大概念统领的大单元设计、大任务驱动、大情景创设、大问题聚焦和结构化思维,开展学科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做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撬动“支力点”,搞好“双新”(新课程实施方案、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三是形成“共同体”,做实当下,加强课程建设,坚持集体备课,提升观议课能力,强化课题研究,搞好校本教研。四是找准“发力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目标追求上从强调高效率走向追求高品质,注重教改的育人质量;在实践层面上从追求统一化的模式构建走向个性化的典型。五是打好“组合拳”,建立教育教学改革长效机制,通过典型示范、常态化教研、制度监测等,强化检查评比,将教改工作做实、做细、做深。

 

以“三课”改革和“五校”联创为重点,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开展“五校”联创是全面优化育人环境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忻府区提出在全区所有学校开展以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智慧校园”“书香校园”“清廉学校”为主要内容的“五校”联创工作,旨在进一步促进学校多元发展,全面优化育人环境、凸显育人特色,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文明校园”创建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总结工作经验,对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内宣传,着力提高广大师生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引导全体师生同心合力,共创向上、美丽的校园育人氛围,共建文明、和谐、美好的文明校园。

“平安校园”是底限,是长期坚持并需要年年创建、年年挂牌的。要按照“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压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建立“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全员安全责任体系;健全“明责、知责、履责、问责”的安全责任运行机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加快打造“智慧校园”。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日益融入包括教育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正在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刚刚结束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呼吁,各国在教师与管理者培训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合作,共享培训资源,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我们要敢想敢试,努力探索出一条在欠发达地区开展数字教育能力建设的新途径。

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切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积极打造个性化、人文化的校园阅读环境。积极倡导学生阅读经典书籍,开展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积极鼓励教师与书香为伴,自觉参加各类读书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个人文化品位、提升教育工作水平。以书育人,以书启智,以书养德,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书香校园”。

“清廉校园”建设主要任务是推进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和清新学风,是“清廉忻府”建设的重要构成,要以“清廉学校”创建为抓手,不断深化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制度,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微腐败”发生,把教科系统建设成为廉洁系统。

 

以“三课”改革和“五校”联创为重点,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效保障

强化教育政治保障。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要坚决拥护和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点阐释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继续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切实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进师生。不断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健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推动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党的建设工作。大力开展基层学校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巩固提升行动,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真正履行好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教育学生。

强化教育人力保障。一是建立教师持续补充机制。2020年招聘教师60名,2021年招聘教师50名,2022年招聘教师90名。按照“退一补一”原则,今年计划招聘教师120人,其中初中教师70名、幼儿园教师30名、普通高中教师10名、职业中学教师10名。新招聘教师将充实到教学一线,缓解当前教师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学科失衡等问题。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去年忻府区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组织3076名教师利用“山西华兴科软”平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组织3106名教师参加忻州师范学院平台继续教育专业课研修培训;组织3073教师完成了忻州市人社局安排的专技人员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全员(公需科目)线上培训;组织初三年级教师中考质量提升培训;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安全、财会、小初高班主任、小初语数、幼儿园等培训,参与教师3627人次;安排62名教师和校(园)长参加了12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学习。今年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三是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和激励机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和各项福利政策,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努力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继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教师,使广大教师教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对于在山区任教或交流的教师享受乡镇补贴和浮动一级薪级工资待遇,5年后固定并再向上浮动一级,以此鼓励教师在农村边远学校长期任教。推动优质师资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强化教育经费保障。一是切实履行基础教育办学主体责任,落实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要求。近年来,忻府区先后实施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城区学校扩容提升项目、学前教育精品改造项目、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高中信息技术提升项目、现代职业教育提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多样特色、职业教育扩容提质。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根据各类教育事业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改革实际需要、财力可能,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类教育预算拨款制度和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设立教育基金会、引导企业个人捐资助教等渠道筹措资金,参与学校建设,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提升学校办学能力。三是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全面落实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财政拨款保障标准、营养餐、学生资助和奖励政策,保证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坚决防止拆借、挤占、挪用教育专项经费情况的发生,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前,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教育的期盼越来越强烈,实现高质量教育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下一步,忻府区将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发展素质教育,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焦志敏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教育科技局局长)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