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语文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欣歆的新书《每个家都是学习的好地方:家庭语文教育指南》分享会在首都图书馆举办。本次活动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智元微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首都图书馆联合主办,《阳光少年报》协办,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全国校园健康委员会绘爱工程副主任、央视网少儿守护人家庭教育专家付立平主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新的语文学习时代”对家庭教育的新要求出发,探讨了营造浸润式家庭学习氛围的可行方法。
“四有好家长” :有方向、有规划、有工具、有行动
《每个家都是学习的好地方:家庭语文教育指南》发布后,作者吴欣歆同步启动了“每个家都是学习的好地方——‘阅读家’公益伴读家庭计划”,希冀能进一步推进家庭伴读与公益融合,切实以阅读支持公益。
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吉文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的语文教育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家长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参与者,更是孩子语文素养和人格培养的引路人,因此家庭语文教育意义非凡,可真正起到培根铸魂和启智增慧的作用。“家庭语文教育既是连接亲子关系的纽带,也是亲子关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从这个角度延伸,《每个家都是学习的好地方:家庭语文教育指南》是宏大、全面却又微观、具体的。”
活动现场,吴欣歆阐释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呼吁家长成为有方向、有规划、有工具、有行动的“四有好家长”。在吴欣歆看来,语文可以承担育人的全部内容,也可以有效地推动一个人的发展。“语文学习可以令孩子收获更丰富的经历、阅历,思维、审美将得到提升,性格的韧性、强度、质感也将得到提高。”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基金副秘书长陈肖宇在致辞中表示,提升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养成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是城乡家庭共同面临的命题。
13种工具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力
分享会上,吴欣歆就本书的内容规划和写作创意点进行了分享。据介绍,《每个家都是学习的好地方:家庭语文教育指南》一书包括认知突围、情境建构、习惯养成、思维发展四个部分,围绕寻找“人生之书”、营造家庭语言环境、优化家庭生态系统、做好整本书阅读、学好看图写话、实现创意表达等13个主题展开,意在刷新家长的“语文观”和“学习观”,帮助孩子提升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核心素养,拓展学识见识,培养审美情趣,实现精神和心灵的双重成长,掌握面向未来的学习力和应变力。在活动中,吴欣歆特别介绍了本书的两个创意点——3分钟工作坊和语文教育家庭支持清单,这两个创意为家长的行动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吴欣歆认为,每个家都是学习的好地方。这个地方安全、温暖、有信任感,家长能认真陪伴孩子,让孩子获得真实的成长。其撰写的目的在于帮助中小学生家长正确、高效、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营造家庭语文学习氛围,从而使孩子拥有持续学习的热情,提升核心素养。
吴欣歆表示,学习常识、懂得道理很容易,书中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提供的策略也不难,且搭配了便于操作的实践工具。书中唯一的难点在于“长期主义者”的养成。“哪怕书中只有一种学习活动适合自己的家庭,只要家长能长久地坚持下去,也会有惊人的效果。”
与孩子用平等的方式交流
在活动中,吴欣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王玲湘,付立平,《阳光少年报》总编辑赵洪涛,“疯狂爸比”主理人、时间知道文化科技有限公司CEO闫鹏等嘉宾进行了精彩的圆桌对谈。
本次对谈围绕中小学生家庭教育难题及解决方案展开讨论,“如何与孩子一起寻找人生之书”“如何保证亲子对话高频高质”“如何在文学形象中找到重要他人”“依托戏剧教育平衡多子女家庭关系”等话题,为广大家长提供了提升孩子核心素养语文学习能力的方法。
面对家庭教育中的难点,吴欣歆给出了解决方法——不用英雄的姿态去俯视孩子,要以日常状态跟孩子正常交流,用彼此的信任,真实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家长要跟孩子看到同样的世界、用平等的方式交流,家长也要成为优秀的学习者,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闫鹏指出,做好跟孩子的情感联结,就是要找到孩子的优点。“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孩子是没有优点的,哪怕孩子这学期考了98分,家长看到的也不是孩子努力得来的那98分,而是在问:你的2分怎么丢的?‘睫在眼前长不见’,孩子最大的优点,往往就在我们最习以为常却又视而不见的地方。”
付立平谈道,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亲子关系比问题本身更重要。“我们不是要赢了孩子,而是要赢得孩子。”付立平认为,阅读能够触动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能帮助孩子进行更深度地思考。“当家长觉得与孩子没有太多可以沟通交流的话题时,共读一本书将是拉近彼此关系的很好方式。如果在阅读这件事情上跟孩子有话可说、有想法可分享,孩子将会觉得你是一个非常棒的家长。”
赵洪涛表示,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是家长自己的问题。家庭教育中的难点,可能也是家长自己的难点。“就像吴欣歆书中所说——当好父母要具备‘三力’,一是支持力,二是影响力,三是服务力。”
王玲湘提出,缓解当代教育焦虑的方法是认知突围:“我们一定要了解当下的教育目标,要知道今天培养的孩子将是二十年后的中流砥柱。教育的坐标就是面向未来、立足国家、面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如果能在这三个维度中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从兴趣到志向去培养孩子,这就是一种认知突围。”
“教育不应该是‘偶遇’,我们应该通过规划,把更多的偶遇变成必然,让孩子在一个系统的轨道上实现健康、良好的发展。”吴欣歆表示,教育者的其中一个职责,就是为家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方法、为每一个小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做出真实有效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