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数字建筑人才培养论坛在京举行

时间:2023-10-23作者: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10月22日,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数字建筑人才培养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行业相关领导、院校代表、企业代表等共同参加了此次盛会。会上,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正式成立,并审议投票通过了《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章程》、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建议名单。

 

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数字建筑人才培养论坛在京举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二级巡视员路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院校发展处主任王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王路江,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何辉,东南大学教授、博导靳慧,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高级副总裁刘谦,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河实验室主任、郑州大学教授王复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驻会副会长许世杰,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汤宗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新波,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智能建造中心主任刘睦南,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徐哲民,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张丽丽,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建造中心产品研发部负责人吴方,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数字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钱锋等参加本次会议。

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

在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伊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二级巡视员路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院校发展处主任王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王路江,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高级副总裁刘谦四位嘉宾为大会致辞。

路明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在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上,政校企研多方共同发力,锚定时代所需,聚焦行业所求,开创进取,守正创新,深入推进住建领域职业教育工作,更好地助力培养建筑领域高素质科技人才、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住建职业教育实践贡献力量,为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

王宁对下一步共同体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紧扣共同体的建设内涵,落实多元主体责任;第二,紧扣共同体的服务宗旨,丰富重点建设内容;第三,紧扣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希望共同体的成立能够汇聚众智,汇集众力,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集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真正做到支持行业企业发展,真正把国家职教政策改革落在实处,落在细处。

王路江代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共同体成立后,能够聚焦自身,落实多元主体,丰富合作内容,优化运行机制,汇众心、积众智、聚众力,集聚教育产业政策资源,破解校企合作不深、校地协同不够、服务产业能力不足、学生发展受限等问题,能在助力我国数字建筑行业企业走出去、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在参与塑造全方位开放格局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刘谦在致辞中表示,在产教融合的培育模式中,参与主体多元,如何“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是产教融合走向深入的关键。院校和企业,是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两个核心要素,高质量的产教融合,是校企相互满足合理需求的双向奔赴,更是站在不同利益视角的协同发展。广联达希望能够与各单位形成有效互动机制,着眼供需两侧,拉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改革进程,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下的企业人才需要。

在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活动中,共同体筹备组组长,广联达助理总裁、数字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钱锋在会上作筹备情况报告。钱锋从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背景、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筹备情况、面向未来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重点三个方面向与会嘉宾进行了筹备工作的重点介绍。钱锋表示,希望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相关领导单位、行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能一起联合政产学研合纵发力,汇聚产教资源,助力职业教育发展,进而助力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随后与会嘉宾共同审议通过了《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章程》、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建议名单。共同体成员单位共计342家,其中包括轮值理事长单位3家,副理事长单位79家,理事单位97家,成员单位163家;共同体轮值理事长单位为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体秘书处设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各方共同探讨行业变革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引发了数字化转型和产业的变革。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工程建造需要把握历史新机遇,实现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建造的高质量发展,什么样的建筑人才能够满足建筑产业数字化、工业化的发展目标?作为人才的供给端,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在数字建筑人才培养论坛中,产、学、研各方嘉宾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变革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驻会副会长许世杰在会上带来《关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几点思考》主题演讲。他表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从全球竞争格局看,教育要承担起为国家竞争力储能、赋能、提能的战略使命;从新发展格局看,教育要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深度融入和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发展;从共同富裕美好愿景看,教育要帮助不同人群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促进社会公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新波分享了《数字技术支持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王新波提出了四点在数字技术支持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向:在高技能人才的早期识别与甄选方面,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支持高技能潜质测评的方法创新,同时共同体可以实施本领域拔尖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工程;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方面,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支持符合技能形成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手段;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内容方面,建议开发丰富优质的通识性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全链条服务;在高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方面,可借鉴“新八级工制度”、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职教PISA”、技能人才的未来素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河实验室主任、郑州大学教授王复明在线上为嘉宾们分享了《新时期“大土木”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主题演讲。他表示,大土木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脱节,聚焦大土木工程教育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多院校协同,坝道工程医院成立实践育人共享平台,打破行业及学科的壁垒,打破高校和企业的围墙,打破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科普教育的界限,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何辉以“数字驱动重构教学生态,融合创新引领职教未来”进行主题分享。何辉从提升思想理念为先,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实施五项治理工程,提升数据质量水平;聚焦十大关键跑道,打造数智职教范式;落实六项运行机制,完善治理服务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本次大会还特别邀请了知名企业代表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建造中心产品研发部负责人吴方,以《模板精益建造体系打造数字建筑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题从产业视角分享人才培养新模式。吴方谈到,模板精益建造体系主要模式为打造前期精细深化设计,应用数控与智能设备,结合工艺工法,融合管理体系,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搭建数字化加工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在施工现场建立一个可移动的柔性工厂,让建筑工人们按照“工业化流程”进行作业,实现工人产业化、工地工厂化、工厂智能化。在此过程中的项目实践是实现数字建筑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能力的最佳路径。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张丽丽在会上带来《数字技术赋能智能建造专业群转型升级探索与实践》主题演讲。张丽丽分享了学院在探索与实践上的一些核心举措,包括跨领域组建首个智能建造专业群,跨行业成立智能建造产业学院群,跨技术搭建一流智能建造协同创新平台,实现社会服务品质转型升级。

论坛最后,广联达助理总裁、数字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钱锋带来《生态-平台-标准,构建高质量建筑行业人才链》主题演讲。广联达数字教育作为承接广联达集团人才战略的业务部分,多年来助力1800余家建筑类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累计为行业输送数十万优秀建筑人才。经过多年行业深耕,已经打通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完整的生态链条,把企业的岗位标准、先进实践做法融合到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终形成企业输出岗位标准、院校按企业标准培养人才、平台把岗位与人才进行精准匹配供应到企业,真正做到了以人才视角助力建筑产业升级变革。

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基于数字建筑、智能建造及新型建筑工业化等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面向建筑数字化、智能化领域,共同体将集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各方优势资源,建立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打造专业化、数字化的建筑企业技术人才培养及供应平台,开展共同体相关建设任务,打通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共同构建数字建筑产业融合生态圈,推动数字建筑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