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共产党员要领悟新思想,砥砺新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者应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沈阳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五中)以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将各项工作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统一部署、推进。五中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为中心进行顶层设计,打造以“红色主题+红色平台+红色课程”为主体的智慧党建工作体系,努力实现“理念引领、活动实施、数据管理一体化”的目标。在具体的工作中,五中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在实际行动中提高思想站位,打开工作思路,积极拓展平台,激发教职工参与热情。
五中以“让信仰归于日常”为党建工作的目标,以“让党建融于日常”作为工作思路,以“让参与基于日常”为工作方法,力图实现“让先锋成于日常”。为实现以上愿景,五中提出了“巧新微活实”党建五字方针。
“让信仰归于日常”曾是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五中教职工不仅将信仰深藏于心,更见诸于行。学校有103名党员,群体比较庞大,且大部分党员身处教学一线,甚至身兼数职。因此需要一个恰当的角度与方式,突出党员先锋作用,增强党员在党建工作和党团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参与感,从而真正凝心聚力,发挥学校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因此,五中的党建工作立足于“巧”——巧找角度,瞄准切入点,将“云”概念引入党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学校走上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云党建”正是依据信息化、自流程化、数据化等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增强党建工作的宣传效果,提升党建工作的辐射力、影响力。“让党建融于日常”曾是学校党建工作的最大瓶颈,在“巧”的基础上,五中又以“新”为抓手,通过创新思路,把新资源融入党建。“云党建”需要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方式作为支撑,因此需要学校上下通力合作。在策划党建工作方案时,五中充分发挥各支部的堡垒作用,请信息部门同志深度参与党建工作,承担平台开发、信息发布、数据统计、后台互动等工作,五中每个支部也都会安排一名精通信息技术的同志担任支部委员,助力相关工作的开展。
可靠的技术团队让五中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有了新的突破,“云党建”也日益完善。在具体的工作中,五中立足三个字实现了“让参与基于日常”:“微”——微平台,用微平台激活党建;“活”——形式活,用多互动促进党建;“实”——效果实,用真参与落实党建。
五中的官方微信平台“科技五中”面向全校师生,同时辐射家长、校友及关注教育的群众,有利于党建工作的宣传。基于此,五中于2017年在公号“科技五中”推出了“微党建”栏目,每周三推送一篇党建特稿,传达中央精神,宣传党建工作,树立党员榜样。截至目前,五中在公号发稿近500篇,最高日浏览量达到1453,总浏览量超过400000,有效发挥了党建工作的宣传辐射作用。现在,“微党建”已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展示平台。此外,五中还在学校官网开设了“党建之窗”栏目,公开党务信息,展示党建工作动态。五中还充分利用抖音号,以视频展播的形式记录各项党建活动,展现五中党建工作生态及党员风采。五中还推出系列微党课,在老师的教学PAD和公共区域大屏幕等设备上播放,让党建工作实现可视化。同时,五中建立了微信群工作制,打通党员与支部、支部与学校总支部之间的沟通渠道,激活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真正实现“让参与基于日常”。这些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打开了学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促进了党建工作的贯彻落实,在增强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积极性的同时,也为党员提供了展示风采的平台。
以微云平台为支撑,五中精心打造“红色主题+红色平台+红色课程”党建工作体系,设计推出“红色征程”“红色江山”“红色信仰”“红色星火”“红色青年”“红色伟业”“红色誓言”“红色号角”“红色初心”“红色使命”“红色情怀”“红色梦想”十二个月度主题,打造“红色课堂”“红色讲堂”“红色学堂”三大活动平台,推出“党员教师先锋课程”“青年教师大思政课程”“业余党校信仰课程”“学生会干部领导力课程”“党史学习教育头雁课程”五大课程体系,使党建活动实现主题化、体系化、课程化、品牌化,从而“让先锋成于日常”。
五中充分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党建工作群等新媒体平台,持续宣传推动,让每一个五中人都成为学习者、参与者,不断砥砺初心、担当使命,以更坚定的信仰和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时代发展中,勇担教育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未来,沈阳市第五中学将持续探索“智慧党建”,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五中还会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作者:王新宇 葛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