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 构建教育新生态

时间:2024-04-03作者:郭军 张峰林来源: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承载着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近年来,莱西教育以“接受人民的监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在扩增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家校沟通形式,拉近与家长距离,通过增进彼此了解,共商教育发展大计,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之路上展现了崭新活力。

自2019年申报为“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实验区以来,全市家长学校的建设工作更是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摸索出“规范+特色、课程+课堂、常规+创新”的家长学校办学模式,为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公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家长学校建设合力

莱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验区的建设,将家长学校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素质的民生工程和德育工作的品牌,在强化组织保障、目标管理、示范引领工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形成家长学校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

市教体局细化各阶段措施,明确家长学校发展理念,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实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实施,层层推进落实;组建专业指导队伍、规范化家长学校行政管理队伍、家长学校教学研究骨干队伍和家长学校导师队伍,实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常态化进行;实施评比督导相结合,以督导为抓手,以评价为推手,先后两次对全镇家长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同步开展全市家长学校优秀校长、优秀教研员评选,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的办学。

打造区域特色项目,提升家长学校办学水平

构建市域课程体系。形成了以集中授课、教学实践、指导自学三种形式为主、特色实践教育活动为辅的“3+N”活动模式。

“田间地头家长会”接地气

“田间地头家长会,风里雨里来相会,你说我说不避讳,家校沟通有智慧”。这首歌谣正是莱西市众多农村学校家校沟通工作的概括。近年来,莱西的店埠、河头店等许多镇街已成为胶东乃至全国果蔬种植、加工及批发运输基地,家长们忙于农事和生意,无暇管理、教育子女。但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耽误不得。于是,老师们利用晚学后、课余时、休息日,走进田垄、果林、车间、大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汇报孩子学习情况,有时把附近或三里五村的家长都召集到一起,在蔬菜大棚、在果林小屋席地而坐,唠起了“家常”,开起了“田间地头家长会”。这种充满“人情味”和“乡土气息”的“田间地头家长会”,免去家长太多的后顾之忧,

深受家长喜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无拘无束,其乐融融,感人的场面成为莱西农村学校家校沟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新型家庭教育课”取代传统家长会

“我感觉传统带娃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我们家长也要学知识,用知识来武装头脑才行,毕竟现在的孩子学习途径多,懂得也多,我们不学习,就没法跟孩子沟通。近年来,在莱西市各学校兴起了一股家庭教育学习热潮。通过家庭教育“圆桌会”的形式,集中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积极讨论育儿方法,通过学习讨论争做新时代好家长。传统意义的家长会,往往是老师为主角的一言堂,家长被动的听、记、看,而很少说、答、问。而莱西则创新性地将家长会转型为家庭教育课。课前,老师会根据孩子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班级和老师的要求及方法、家长的所求、所想、所盼及回家后可能出现的烦躁、困扰以及“家暴”等各种“设想”,均以“家庭教育五步法”的授课模式一一记入教案和课件。这样,每一次“家长会”不仅别开生面、主题明确,而且课程内容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关键的是,这种为家长和孩子量身打造的互动式家庭教育课,虽然只有一个小时左右,但家长全程热情参与,老师把问题点的透,说得明,家长则记得深,悟得多。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家长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全市28所城区学校(园)的调查问卷显示,这种“家庭教育课”式的家长会,家长的参与率几乎每次都是100%。

“祖辈家委会”破解诸多家校难题

经广泛调研,在中小学(园)近70000名学童中,超过40%的祖辈家长承担着孩子父母的角色。这些老人任劳任怨,有一定的育子经,但教育理念和关爱方式未能与时俱进,明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市教体局针对这一现象,启动“隔代亲智慧爱”项目。前期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实行班子成员、各科室包镇联校分片负责制,为家校共育提供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在实施过程中以学校为单位成立了208个不同类型的家长委员会,并建立与留守儿童父母交流沟通制度,探索实施“抱团养娃”有效举措,家委会成员主动承担起“班妈妈”“班爸爸”的责任,对留守儿童给予生活关爱、心理辅导、陪伴成长。建立项目评估机制,不断完善和提高项目质量,形成了“素养型”培训清单,制定了“配餐式”家长课程,创设“订单式”家长课堂,定期向家长传授育儿知识,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一加十”建起教育关注大网络

在莱西,市民谈及教育均侃侃而谈,甚至有些数据也能脱口而出。这是因为莱西有一支热心的教育关注群体。2022年来,莱西教育广泛推行“一加十”关注教育大行动。全市8000多名教职工,每人均与10名在莱西生活工作的市民联系,邀请他们加入“教育关注行动”。教师作为每个教育关注行动小组的核心成员,及时推介莱西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优势、成绩及不足,及时听取成员对教育的建议和意见,建立台账,集中回应。目前,这支热心的教育关注群体正在逐渐扩大,一张推动教育发展求新的大网络已引起莱西70万市民的广泛关注。目前,公平、优质、便捷、多样、高质量的莱西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已然形成,一大批专业敬业、爱教爱岗的新时代教师队伍,正不断激发莱西教育办学活力,莱西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教育直通车”疏通堵点温暖人心

多年来,莱西教育一直把倾听群众声音,回应群众诉求,作为推进教育工作的信息源、测量仪和助推器。全市各中小学(园)门口醒目位置都设置“教育直通车”标牌,标牌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群众向学校(园)反映问题的二维码;二是校(园)长热线电话或校长公开电话;三是校(园)长邮箱。扫码、电话或邮件均可快速直通,实现教育堵点问题化解落实。另外,为切实解决家长诉求,莱西所有中小学(园)还设立了校长谈心日和接待日。群众通过二维码、信箱、电话反映的问题未能及时答复解决的,以及其他涉及教育管理的相关问题,通过谈心日和接待日,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极大地增进了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信任和支持,进一步凝聚了社会力量,增进了教育和谐。

家校共育,为莱西教育发展打开了一个新视角,注入了一股新力量,展现了一片新生机。2023年,莱西市教育满意度位列青岛十区市第二名,莱西市清北生和本科达线人数再创新高,教学质量稳居青岛第一方阵。

“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明确三方主体职责,实现各育人主体之间协同合作,构建‘政府保障有力,学校协同有序,社会多元参与,家长乐意尽责’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莱西市教体局局长崔旭升说。

作者:莱西市教育和体育局 郭军 张峰林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