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教育强国建设与教育对外开放学术论坛召开

时间:2024-04-16作者:杨敏来源:

2024年4月12日至14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教育强国建设与教育对外开放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澳门大学、江苏子信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海宁市政府以及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及有关机构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参与了此次活动。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教育强国建设与教育对外开放学术论坛召开

 

4月13日上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举办,董松寿秘书长主持。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做了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会议按流程选举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原书记姜锋担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作为新当选的第二届理事长,姜锋致辞并启动了2024教育强国建设与教育对外开放学术论坛的开幕式。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教育强国建设与教育对外开放学术论坛召开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 韩进

 

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韩进在致辞中表示,在国际局势动荡的当下,我国国际教育发展要聚焦国际舞台,在战略上围绕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立足国际人才和拔尖人才培养,同时要理论结合实践,形成良好的国际教育发展态势,深化改革措施,走深走实国际教育发展之路。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杨丹、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浙江省海宁市市委书记徐明良分别致辞。

随后,上午场论坛召开,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原一级巡视员罗平担任召集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主持。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和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其中,童世骏校长以《发扬中外合作高校(SFCU)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优势》为题,从“罗素愿景”和“修昔底德陷阱”说起,分享了对教育的“培育功能”和“选拔功能”的理解,最后引用老子的《道德经》,认为学校教育应将“有言之教”和“不言之教”有机融合。整场报告从中西哲学的层面深入阐释了现代高等教育的价值和国际化趋势。

林宇主任以《“走出去”的中国职业教育》为题做了发言,除了介绍“走出去”的职业教育的现状、规模和鲜明特色,也介绍了一些“走出去”的知名品牌,包括天津的鲁班工坊、浙江的丝路学院和江苏的郑和学院等。

下午的论坛由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董松寿担任召集人,浙江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学院研究中心副主任吴雪萍主持,共有7位嘉宾做了主旨演讲。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教育强国建设与教育对外开放学术论坛召开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

 

其中,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介绍了澳门大学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和发展路径。作为澳门唯一的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澳门大学以“立足澳门、共建湾区、融入国家、走向世界”为发展目标,创建了涵盖Strategy(制订策略)、Engagement(鼓励参与)、Resource(投入资源)、Value(重视人才)、Environment(完善环境)五个方面的“SERVE”模型,在全方位的创新实践中实现建成一所卓越的国际化研究型大学的愿景。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机制工作二处处长陈滔伟从人文交流的概念和历史上的人文交流实践,谈到当下人文交流政策的形成脉络,认为人文交流应以人为本,抱持开放平等、尊重包容和交流互鉴的交往原则,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外人文交流能力、全球胜任力的人才。

宁波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以宁波大学国际化办学的实践探索为例,从七个方面介绍了宁波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实施“双校园”计划、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或任职、实施“一院一品”计划、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建好孔子学院,讲好中国故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建设国际科研合作基地、打造“留学宁大”品牌等,致力于探索符合地方高水平大学办学实际的国际化战略方向,将国际化办学落到实处。

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党委书记何莲珍分享了打造更高质量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的实践与思考,她在报告中着重介绍了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从打造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新模式、探索现代大学校园治理的新范式、塑造更高能级区域协同的新形态等四个方面来建构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实践,将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建设成为浙江大学主动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提升浙江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战略办学基地。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教育强国建设与教育对外开放学术论坛召开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原书记姜锋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原书记姜锋做了“地缘政治与教育变革”的主旨报告。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他认为教育变革要顺应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推动大国公民“国际视野”的养成,为国家对外战略发展和战略传播、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自主的国别区域全球知识,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从后疫情时代全球留学生教育的现实图景、政策路径、发展态势、战略选择四个方面做了《VUCA时代留学生教育的全球态势与中国选择》的报告。

13日晚间,“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话会”召开。会上,浙江大学高教研究所高考政策研究室主任吕阳以强基计划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为例,介绍了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浙江经验;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院长李德纮介绍了学院突破传统学科界限的创新型工程教育,以及对于全球课堂的探索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亚星提供了在现行高考制度的环境下,大学与中学深度合作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思路和路径。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教育强国建设与教育对外开放学术论坛召开

 

4月14日,召开了四场平行论坛,主题包括“教育对外开放与全球教育治理”“教育对外开放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实践探讨”“全球治理视野下,拔尖创新人才贯通教育培养”“境外办学模式新定位、新模式探索”。论坛上,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等院校的25位嘉宾做了国际教育领域的相关报告,4位嘉宾参与了圆桌对话。

在此次大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与光明教育家共同启动“寻找创新人才”案例征集活动。在全球治理的视野下,不断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与会嘉宾和教育媒体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24教育强国建设与教育对外开放学术论坛召开

闭幕式合影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紧密围绕国家发展的战略大局,一直秉承“开放、合作、创新、共赢”的宗旨,致力于推动国际教育领域的发展,积极推进新时期教育的对外全方位开放,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教育改革发展全局。

文_杨敏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