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构建“156”工作体系,共绘“教共体”发展蓝图

时间:2024-05-20作者:胡承芬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优化资源配置,根据陕西省安康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白河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在白河县推进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工作要求,陕西省白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教共体”积极探索构建了“156”工作体系,以“强弱项、补短板、共发展”为核心,以管理共谋、教学共研、活动共融、资源共享、文化共生 “五共”为载体,形成目标同向、部署同频、行动同心、监督同步、评价同标、成果同享的“六同”工作样态,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管理共谋,立好“教共体”主心骨

组建教共体领导班子,成立教共体领导小组。每名成员负责一项核心业务,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确保在工作推进实施中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建立健全《白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教共体办学章程》《教共体三年发展规划》等10余项规章制度,让各项工作有序、依规开展。

着力推广核心校管理经验。将核心校持续推行的校长亲自抓、教务处具体抓、各教研组协同抓的中层领导包抓捆绑管理模式,向成员校辐射;把核心校每周二、周四一体化、制度化、主题化、课表化常规教研活动暨教学管理与评价模式,向成员校推广延伸。坚持每月组织一次三校教学常规联查,每学期组织一次三校教学质量摸底练习并召开集中分析会。

着力解决成员校问题短板。教共体领导小组多次深入到各成员校调研,了解办学现状。针对成员校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教师不配套、体音美教师紧缺、骨干教师少、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逐一研究解决。先后为卡子镇中心小学、中厂镇中心小学、药树完小等成员校诊断教育教学管理各类问题10余项,分别制定了改进方案并指导实践,提高了质效。

教学共研,守牢“教共体”发展主阵地

成立了教共体教师智汇中心,建立教共体骨干教师培训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教共体内名师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目前,核心校已组织市级教学能手多次深入到成员校开展语、数、英3学科“送课到校、同课异构”活动,成员校共派3名青年教师到核心校跟岗学习一周有余,此举为课堂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立共研机制,每学年至少开展一个县级以上课题研究,着力解决教共体融合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同步推进教育信息化,集中财力分批解决各校信息化、智慧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全新打造了教共体线上同步课堂。核心校已组织优秀骨干教师积极进行线上授课,教共体内核心校、成员校、完小、教学点师生实现了同步观摩。

活动共联,拓宽“教共体”发展主赛道

制定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学生英语情境创作设计活动、劳动实践、“画笔绘孝心”主题绘画大赛等活动,并邀请成员校师生代表观摩成果展,激发了校际之间相互借鉴、相互竞争的活力。

资源共享,共绘“教共体”发展蓝图

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对成员校学位空缺较多,完小学生高年级人数过少且教育教学质量过低问题,将借鉴核心校“集中全部人力物力办好一所乡镇人民满意优质学校”的成功经验,将大坪完小三至六年级集中到中厂镇中心小学寄宿,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教育均衡。

优化师资配置,科学拟定《白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教共体教师交流轮岗方案》,针对成员校学科不配套的问题,选派核心校市、县教学能手到成员校轮岗或走教,促进薄弱学科专业化发展;积极推进教共体内中层干部校际轮岗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共享校园智慧平台。将核心校“金扣子”美德储蓄管理系统向成员校推广延伸,成员校可直接登陆“金扣子”美德储蓄管理系平台实现德育管理,促进德育工作高效开展。同时建立“线上教研”智慧管理系统,实现远程听课、巡课、随时随地掌握教共体内所有教室及功能部室授课情况,同步召开云会议、开展云教研等活动,打破空间界限,让管理更便捷高效。

文化共生,突出“教共体”发展特色

立足三镇学校实际,指导各校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建立文化活动交流机制,搭建校园文化交流展示平台,组织开展教共体素质教育展演、科技节、文体联赛等活动,推动校际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实现教共体内各学校特色多样化发展。

作者:胡承芬 陕西省白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