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3日,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以“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 智能化助力扩优提质”为主题,与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一零一中共同举办民族地区教育数字化应用现场观摩会,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宁锐、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参加会议并讲话。来自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宁锐强调,要贯彻落实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民族地区,助力中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共同体,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为抓手,构建高质量发展共同体,以提升学校办学治校水平为重点,构建教育教学共同体,以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驱动为核心,构建数字化应用共同体。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解读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及当前背景下教育行业所面临的4个转型:办学理念转型、教学范式转型、课程结构转型、学习场景转型。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作了“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为各民族地区提供了关于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海淀经验。随后,在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官雅的主持下,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红军、海淀区民族小学校长丁凤良、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唐洪波三位校长分别分享了典型案例:《依托人工智能构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高质量课堂》《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学校变革与创新》《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探索》,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任刘建琦就海淀人工智能智慧教学场景进行介绍。海淀区在教育数字化、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各地区提供了详实的样本参考。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精准教学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通过精确分析学生的需求、能力和表现等来设计和实施教学策略的教育方法。精准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育质量。各地在相关领域和重点环节也进行了摸索实践。在海淀区教育学会秘书长闫顺林的主持下展开经验交流,北京市十二中学信息中心主任李志新,浙江省乐清中学校长助理孙春飞,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校长藏玲,山东潍坊一中英语学科主任王春成,杭州市胜利小学党委书记、校长郭荣强,贵州黔西南州红星路小学校长肖燕,上海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信息中心主任郎樱,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未来校区)校长李艳霞,北京体育馆路小学副校长杨磊等分别进行案例分享。
与会嘉宾走进北京一零一中实地考察,并观摩了教师孙宇伽的《反冲现象 火箭》一课,校长熊永昌作了《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教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发言。
会议对推动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以及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繁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