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呼和浩特市“卓越校长”高层次发展培训班结业暨“双名”工程工作室揭牌活动举行

时间:2024-07-26作者:来源:

7月22日至23日,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校培中心”)、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主办,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呼市一中”)、马波名校长工作室协办的呼和浩特市“卓越校长”高层次发展培训班结业暨“双名”工程工作室揭牌活动在呼市一中举行。本次研修及结业活动主题为“践行教育家精神,勇担强国使命”。

7月22日,培训班学员在呼市一中图书馆汇报研修成果,校培中心教授王俭和博士柳欣源分别主持,来自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的校长和教育工作者分两组进行交流研讨。

 

呼和浩特市“卓越校长”高层次发展培训班结业暨“双名”工程工作室揭牌活动举行

 

7月23日,呼和浩特市“卓越校长”高层次发展培训班结业典礼暨呼和浩特市“名校(园)长+”工程主持人揭牌仪式在呼市一中举行,校培中心副主任田爱丽,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刚,呼市一中党委书记马波,党委副书记、校长于秀娟,培训班成员及名师代表等人参加。

活动第一阶段为研修成果交流,由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副局长孟萌主持。培训班四个小组的代表交流研修成果。

 

呼和浩特市“卓越校长”高层次发展培训班结业暨“双名”工程工作室揭牌活动举行

孟萌主持仪式

 

呼市一中副校长杜彬作题为《学校教育为何/如何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立德树人导向》的汇报,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副校长张小奕作《做清醒的读书人,让孩子像种子一样健康生长》的汇报,呼和浩特市二十九中党委书记管荔作主题为《rong——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汇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高级中学张峻作主题为《阅读怎样引领和奠基学生成长》的汇报。四位代表阐述了自己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思想,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汇报。王俭指出,各位学员要理念清晰而需更坚定,理论先进而需更丰实,理路逻辑而需更通透,要重视理论的内涵、思维的提升和生态的重要。田爱丽指出,各位学员梳理了系统的育人思想,呈现了特色鲜明的育人实践,形成了积极显著的育人成效。下一步应该着眼于如何让思考更深刻,表达更精准,要做到静以生思,及时整理,培养叙写习惯,要在新时代形成育人新格局。

活动第二阶段,由王俭主持结业典礼,做班级结业小结,回顾培训历程。

培训班班长、呼和浩特市二中金川校区执行校长何万立代表学员发言,总结培训以来的成长与收获,指出校长学习的重要性,寄语学员共同服务于宜学城市的建设,促进首府教育高质量发展。

 

呼和浩特市“卓越校长”高层次发展培训班结业暨“双名”工程工作室揭牌活动举行

田爱丽和李刚为培训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活动第三阶段——呼和浩特市“双名”工程工作室揭牌仪式举行,仪式由孟萌主持。

 

呼和浩特市“卓越校长”高层次发展培训班结业暨“双名”工程工作室揭牌活动举行

李刚讲话

 

李刚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推动呼和浩特市首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名师名校长作为区域教育事业的领军人物,承载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肩负着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使命。希望各位名师名校长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引领辐射,建功立业,谱写出首府教育的新篇章。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代表、呼和浩特市二中教师杨旭光发言,他表示名师工作室将不断学习、成长,为呼和浩特市教师队伍建设和首府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代表贝尔路小学教育集团王晓红发言,她表示,作为校长要着眼建设优质学校,为构建面向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贡献力量。

王俭指出,名师名校长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呼和浩特市“卓越校长”高层次发展培训班结业暨“双名”工程工作室揭牌活动举行

 

田爱丽作主题讲座,她指出,在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党的报告的背景下,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大势下,我们应当着力发展教育的数智化,调整育人目标和教学策略,发展校长数智领导力,促进学校管理变革。

李政涛作主题为《智能时代的学习与进化:重构人类学与教》线上讲座,寄语大家建构未来的学习,共同学习向未来。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