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第一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论坛暨AI教育科技成果展在北京顺利举办。论坛以“AI强校大时代,用新质生产力打造金钥匙强校”为主题,旨在加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产学研用合作,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推广,用科技赋能教育发展。1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学者、校长、一线教师以及教育科技企业代表齐聚北京理工大学文博中心共襄盛会。
论坛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指导下进行,由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主办,学科网和行行智能(简称“行行AI”)承办,北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管理中心和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协办。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高武军致辞,他表示,在社会各领域,教育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根本性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对人工智能教育寄予厚望。房山区以平等开放的原则、共赢合作的理念,建设智能教育发展共同体,探寻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有益建议和做法。
北京理工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杨志宏致辞,他指出,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北京理工大学形成智慧教育的知识核心,定制开发乐学平台、延河课堂、学业大数据分析、教务系统,形成智慧教育的平台支撑,实现北理工智慧教育2.0。期待论坛成果能够走进校园、走进课程、走进课堂,惠及更广大的教师和学生。
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学科网创始人、总经理陈学艺致辞,他介绍,联盟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为核心目标,本次主办第一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大会,是联盟打造高水平人工智能教育合作平台的创新之举,将秉持精诚合作、开放共享的理念,广泛凝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一起对“人工智能+教育”进行有益探索,促进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行行AI董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AI应用工作组执行组长李明顺致辞,他表示,AI是国际竞争中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引擎,被视为下一个时代的关键竞争力,其中教育是人工智能应用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通过AI技术,可以在促进实现教育公平上起很大作用。师生积极拥抱智能时代,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并使学校整体实力得到加强。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智能时代教育变革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人工智能正成为一把“金钥匙”,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未来的走向和发展,引领行业变革和创新。
论坛现场,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原国家副总督学、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秘书长王文湛以《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为题作主旨演讲。王文湛说,21世纪将发生第四次教育革命,以教育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中心。人工智能深入教育融合,将使教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将改变学生的学、改变老师的教、改变学校的管。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人工智能引入教育,将改革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育人的模式,提高育人的质量,将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我国的创新和高科技的发展。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以《探索AI时代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题作演讲。李志民表示,人工智能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它不仅赋能教育,更是重塑教育形态,包括教育内容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方式创新、学习过程个性化、评估方法多样化等。随着教育数据增多,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紧迫问题,必须确保师生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韩力群作主旨演讲。韩力群分析,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已进入技术创新和大规模应用的高潮期,AI技术在教学精准化、因材施教规模化、优质教师普及化、重塑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引起教育变革,须尽快通过AI技术赋能教育和AI人才培养与科普等途径开展智能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智能化社会的能力。
AI技术走进校园课堂,赋能教育质量提升
教育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深度融合,AI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教育管理者做出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协助教师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和智能辅助工具,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为每个人提供更适合自己的教育,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杨从实时画像反馈、即时精准推送、全时智能学伴、虚拟学习场景等方面介绍了个性化学习新范式的框架设计,并结合北京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个性化学习”应用场景进行了阐述。她说,智慧教育的“高效、智能、精准、融通”可以解决人才培养遇到的许多问题,通过AI技术赋能,教育生态系统更趋于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开城表示,开辟教育实践新业务,要重塑教育产业链,生成教育的新质生产力。AI工具要能够完成海量的信息创生、挖掘、结构化,比如利用社会角色日常表现完成角色分析中的关键知识、关键能力、关键价值观的提取,知识建模初始图的自动生成,教学资源的自动生成,教学信息流的自动切分等,需要专用AI工具而不是通用AI工具。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卢宇分析,在小学阶段对于AI的学习主要以体验和讨论为主,让学生理解AI思想;在初中阶段则是强调对于重要基础概念的构建,同步开展简单的人工智能项目式学习和实践;在高中阶段,可以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初步进行实践性学习和创新,例如了解模型构建过程及其创新性应用。
成果落地案例分享,共创AI强校大时代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陈德收从智能校园建设概览、数据驱动决策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在人工智能赋能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从智能课堂探索、智能评估与反馈、跨学科融合教学等方面,分享了学校AI教学应用的实践案例。在人工智能教育融合过程中,会遇到技术、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保持追求卓越的教育初心,借力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工作。
辽宁省辽阳市教育局新媒体主编李宝在介绍了辽阳市三通两平台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辽阳市第十一中学的信息化建设经验。
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原主任林冬青从内容创作、文本处理、创意图像和视频等方面,介绍了AI教育的具体应用。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副教授、智慧教育研究所所长周雄俊介绍了北二外成都附属学校教育集团等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案例。
人工智能教育专委会成立揭牌,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论坛现场,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并揭牌。人工智能教育专委会由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北京宏志中学、北京第十五中学、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旧宫实验小学、唐山市开平区开平小学等二十余所人工智能实验学校及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单位共同发起,未来将围绕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交流、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组织学术研讨会及课例展示会议、为学校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积极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普及,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
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陈德收现场发布“AI金钥匙强校计划”。陈德收介绍,专委会将构建高水平的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库,围绕教育部指导方针,为学校提供AI指导服务,形成AI金钥匙强校群,打造一批可推广的学校案例在全国推广,共同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随着新型信息技术深度参与教育教学,传统教育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本次活动为产学研用各方搭建了一个“人工智能+教育”学习、交流、分享平台,为中小学校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教育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