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G20基础教育对话——数字技术赋能未来学校”在北京举办

时间:2024-10-18作者:来源:活动办

10月12日,由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承办的“G20基础教育对话”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等二十国集团(G20)成员的教育同仁齐聚西山脚下,聚焦“数字技术赋能未来学校”的主题,分享经验智慧,凝聚友谊共识,共同探讨教育的“未来模样”。

 

“G20基础教育对话——数字技术赋能未来学校”在北京举办

“G20基础教育对话——数字技术赋能未来学校”在北京举办

 

巴西巴西利亚高等教育学院院长,前巴西教育部部长路易斯·克劳迪奥·科斯塔教授致开幕辞,他表示,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是教育的基石,目前尚无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具体模式,所以需要加强对话,拥抱变化,提高全球教育的互联互通。在他看来,在中国进行教育对话有重要意义,可以学习中国的很多经验。

 

“G20基础教育对话——数字技术赋能未来学校”在北京举办

 

北京外国语大学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商学院院长牛华勇表示,中国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整个体系,都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状态。相较于上一代人,我们年轻一代的学生已经变得更加自主、自信和开放。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我们的基础教育发展经验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我们基础教育界,应该秉持平等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全球关于未来教育的探讨。

在全球化受阻、地缘政治复杂的今天,以G20教育对话机制为平台,通过教育这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开诚布公地探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不仅关乎教育领域的创新,更关乎我们如何塑造未来的世界。

 

“G20基础教育对话——数字技术赋能未来学校”在北京举办

 

来自教育管理部门、知名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一线学校的中外嘉宾围绕数字化学习重塑未来学校、学校转型赋能学生发展、合作伙伴助力教育创新三项议题,进行了专题对话。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十余所中小学领导,采用中外融通的叙事与表达方式,从实践与实证的角度,分享了各自探索基础教育创新的“中国故事”。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和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书记、校长刘彦在闭幕致辞中对与会嘉宾们表达了崇高的致敬和无限的感恩。她说:“从北外到西山,三天的教育对话让我们聆听到来自不同国家专家们的主旨分享和对话,犹如一席精神大餐,一场知识盛宴,让我们收获良多,深受启发。西山一路走来,深耕十五年,是大家对西山的鼓励和加持,让我们越走越坚定。尽管未来有诸多不确定性,但未来已来,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我们只有顺应潮流,一起向未来。我们愿意与更多的教育同仁一起,携手并肩,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西山方案、西山实践和西山智慧。”

 

“G20基础教育对话——数字技术赋能未来学校”在北京举办

 

会议间歇,嘉宾们还参观了学校的“中国心”课程成果展,体验了掐丝珐琅、曹氏风筝、扎染、中国鼓舞、舞龙、中草药文化等活动。来自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和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的孩子们以热情阳光的气质、自信昂扬的风貌、精彩专业的表现赢得国内外嘉宾的称赞。会后,嘉宾们走进语文、数学、物理、生物、体育、围棋等课堂,了解了中国学校数字化学习的实践成果。

 

“G20基础教育对话——数字技术赋能未来学校”在北京举办

 

 

此次会议加强了G20成员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收获了世界各国关于“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未来学校”的创新探索。教育的未来,正在向“数字”而来。数字技术正在打破校园“象牙塔的围墙”。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融合的公办中学,未来,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将与G20成员的学校一道,继续深耕,为未来重塑教育,用教育开启未来,延续G20基础教育对话的同频共振和同向偕行,一起走向更美好的世界和更清晰的未来。

 

“G20基础教育对话——数字技术赋能未来学校”在北京举办

 

“G20基础教育对话”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端学术会议项目“G20教育对话:教育、技术与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活动,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承办,人大附中石景山学校协办。来自27个G20成员与嘉宾国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大中小学以及企业代表参加了为期三天的“G20教育对话”。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