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猿辅导集团副总裁程群:海豚AI学,AI+教育助力个性化高效学习

时间:2024-10-29作者:来源:活动办

当前,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各行各业,带来一场由AI大模型引领的变革,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10月25日,由人民网举办的“AI之夜”,邀请了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和前沿企业一起讲述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故事,呈现人工智能应用的新成果、新场景、新业态。

猿辅导集团作为教育科技企业代表受邀参与了本次活动,猿辅导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程群围绕“AI时代,大模型在教育场景的创新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交流。结合猿辅导集团新一代智能学习产品“海豚AI学”,分享了公司近年来在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以及自研教育大模型的优势与应用。

AI时代,教育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猿辅导集团作为行业领先的数字学习服务企业,秉承“让每个学习者都能享有更好的教育”的初心使命,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教育多个核心场景,提供数字资源、数字工具、数字出版、数字解决方案等面向学习者的人工智能产品服务。运营和服务品牌包括海豚AI学、飞象星球、猿编程等。

程群在演讲中提到,海豚AI学作为猿辅导集团自研教育大模型的首款落地应用,助力孩子个性化高效学习。“比如在讲授一个物理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我们把大模型技术应用起来了,大模型变成了一个学伴跟你同步学,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跟他交流提问,学习内容变得更高质量、可互动。”大模型解决了教育的个性化、高质量和大规模的三角难题,海豚AI学通过基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智能定制学习方案,真正让教育做到千人千面。

 

猿辅导集团副总裁程群:海豚AI学,AI+教育助力个性化高效学习

人民网“AI之夜”活动现场

 

海豚AI学是猿辅导大模型首次在一款学习产品中实现的规模化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随时提供AI互动讲解,当遇到不懂的问题,大模型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过去标准化、统一的、静态的学习模式,正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变成个性化的、双向互动的学习方式。而海豚AI学,正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一个缩影。

在程群看来,大模型与教育天然契合,大模型的底层是人类的知识库,而自然语言的交互方式与知识传授深度契合。但大模型应用于教育也面临挑战。一是大模型存在不可解释性,但教育对于准确性有严苛的要求。二是大模型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但如何才能把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真正了解学生,还要懂得合适的教学方法。大模型需要从一个“万事通”成为一个“教育家”。

猿辅导集团是如何探索解决这些难题呢?程群在演讲中提到,猿辅导集团自研了教育行业大模型。一方面把过去十多年积累的高质量教育专项数据,从自研阶段就加入到大模型的训练当中。另一方面,在模型训练和内容输出过程中,创新引入了教育知识图谱技术,全面提升了大模型的可解释性和信赖度。

近期,猿辅导大模型在参与中国信通院组织的“可信AI”大模型标准符合性验证中,获得模型开发5级评级,为目前业界最高级别。

 

猿辅导集团副总裁程群:海豚AI学,AI+教育助力个性化高效学习

 

对猿辅导集团而言,大模型只是技术,只有当这项技术落在具体产品中、解决具体教育场景需求时,才能发挥价值。目前猿辅导集团的大模型技术已覆盖对话辅导、口语陪练、阅读理解等面向家庭教育端的应用场景,以及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答疑辅导等服务于政府和学校端的教育应用场景。大模型作为重要的技术底座,正实际应用于猿辅导集团旗下包括海豚AI学在内的数十个细分产品当中,加速推进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猿辅导集团副总裁程群:海豚AI学,AI+教育助力个性化高效学习

人民网“AI之夜”活动现场

 

猿辅导集团成立于2012年,目前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共计5亿用户。2014年设立行业首个人工智能研究院,累计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斩获600多项发明专利,拥有上百位科学家及数千名专业工程师,陆续设立智能语音、智能视觉、自然语言理解、大模型等多个实验室,团队获得多项人工智能国际权威赛事冠军。

猿辅导集团坚信:科技是助力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能帮助每个人获得更好的教育。在AI+教育的浪潮中,将持续探索大模型在教育场景的创新与应用,助力我国教育大模型研发与应用实现引领发展。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