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因聚而生,众智有为: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圆满举行

时间:2025-03-21作者:来源:活动办

3月20日,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在深圳隆重举行。大会以“因聚而生,众智有为”为主题,旨在凝聚华为和伙伴们的智慧,构建“伙伴+华为”的合作伙伴体系,一起抓住智能化的巨大机遇,加速客户智能化进程,与伙伴携手共赢智能未来。

人类已进入AI时代,通用人工智能正加速到来。首先,人工智能在深度思考、思维链、多模态融合等技术上实现明显突破,AI能力正在从量变走向质变;其次,AI推理迎来爆发式增长,推理的快速发展拓宽了智能化的广度,生成式AI的日均Token数已达到十万亿,MoE架构模型也在加速普及,需依托大规模算力集群才能完全释放潜能;另一方面,AI应用正重塑企业,大模型能力的跃迁和推理能力的爆发,为企业全面智能化铺平了道路,AI to B的奇点时刻已经到来。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将取决于“和AI共生的能力”。

会上,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在《因聚而生,众智有为》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为迎接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华为推进全面智能化战略,使能百模千态,赋能千行万业。面向客户的不同场景,华为和合作伙伴一起,提供从训练到推理的全系列产品,满足多样性AI算力需求;携手伙伴繁荣昇腾AI生态,构建基于AI算力使能平台CANN等基础软件生态,依托丰富的工具链、加速库、开发套件,使能伙伴与开发者更好地开展应用创新;华为支持大模型“百花齐放”,持续投入自研盘古大模型,同时积极拥抱业界优秀的大模型;用AI赋能华为产品、优化内部运营和管理。华为将持续构筑开放的生态,携手客户、伙伴与开发者,将技术与客户场景相结合,助力千行万业加速智能化转型。

 

因聚而生,众智有为: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圆满举行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 汪涛

 

汪涛表示,为抓住行业智能化的巨大机遇,华为坚持“一个深耕,两个扩张”的企业业务战略,以客户分类为龙头,匹配相应的组织阵型、资源配置、伙伴体系、产品与解决方案,与伙伴共成长。同时,华为进一步升级“伙伴+华为”的合作伙伴体系,优化伙伴政策与合作模式,提升伙伴能力,发展伙伴“同路人”,让客户满意,与伙伴共赢。

汪涛强调:“过去几年,我们共同见证了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和伙伴业绩的成长,这也夯实了我们深化合作的基础。人工智能的时代大潮已奔涌而来,华为愿与伙伴继续在智能化的浩荡长河中并肩前行,共赢智能未来。”

面对行业智能化浪潮,华为高级副总裁、ICT销售与服务总裁李鹏指出,华为将围绕一个伙伴体系、两类合作场景、三种能力支持帮助伙伴加速构建体系化能力,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全面智能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华为将携手伙伴与行业客户一起持续联合创新,将先进的技术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打造领先的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助力千行万业跨越技术鸿沟,共赢全面智能化时代。

 

因聚而生,众智有为: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圆满举行

华为高级副总裁、ICT销售与服务总裁 李鹏

 

围绕“伙伴+华为”体系建设,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在会上表示,因聚而生,聚的是志同道合;众智有为,为的是千行万业。开放紧密成长的“伙伴+华为”体系,需要与更多“同路人”一起,以客户为中心,互投入,聚资源,让体系更强健,让千行万业跨越数智鸿沟迈入智能世界。

 

因聚而生,众智有为: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圆满举行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 吴辉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许超表示,华为将践行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价值创造,沿客户数智化旅程分工协同,围绕行业场景共建能力,持续投入追求合作有序,共筑以客户为中心的“伙伴+华为”体系,与客户共同跨越数智鸿沟,携手共赢AI新时代。

 

因聚而生,众智有为: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圆满举行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 许超

 

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代表,就华为如何帮助伙伴赋能千行万业智能化转型进行了精彩分享,进一步坚定了广大伙伴与华为共赢数智未来的信心。

在精彩主题演讲之外,大会通过多场分论坛及行业专题演讲,系统阐述“伙伴+华为”体系与创新解决方案,并设置了超3万平方米的展厅,围绕“众智”主题,沿着“场景-方案-产品”逻辑链全景呈现华为数智化方案竞争力。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