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教育部新时代“双名计划”张恒名校长工作室揭牌仪式暨北京教育学院基地“入校指导·揭牌助航”系列研学活动在河北省衡水市新苑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由北京教育学院、河北省教育厅主办,衡水市教育局、桃城区教育局协办,新苑小学承办。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干部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秘书长胡淑云,教育部国培办主任于维涛,衡水市政府副市长崔海霞,衡水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健,衡水市教育局局长邢广安、副局长张文清,桃城区政府副区长何红卫,桃城区教育局局长韩晓寒以及全国各地的“双名工程”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校长及团队、张恒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及团队和全市校长代表,共28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活动由张文清主持。
张健指出,衡水教育系统正深入研究新时代基础教育规律,积极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希望工作室的成立将成为校长素养提升的“能量站”,办学理念创新的“孵化器”,以及教学改革探索的“试验田”,为衡水教育的持续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曹志新对工作室建设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做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深刻回答“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勇于破解“怎样培养人”的实践难题;做教育优质均衡的推动者,主动践行“共享发展”的责任担当。
胡淑云指出,此次活动将北京教育学院的课堂搬到了现场,旨在让基地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直接辐射到当地,惠及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通过这一举措,助力工作室更好地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于维涛强调,学校工作表象在学校,根源是社会,关键是地方领导的前瞻决策。他盛赞衡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并对桃城区政府及教育系统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特别提到,在与何红卫的交流中,深切感受到桃城区政府为教师和校长提供了土壤、水分和空气。最后他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指出,城市的真正价值在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而学校应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若能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便达到了世界各国名校的“标配”,这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李春山,国家督学、北京小学特级校长李明新,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张生春等为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张恒名校长工作室揭牌,于维涛、胡淑云等颁发工作室主持人及工作室成员证书。
张恒以《办有思想的学校,做有价值的教育》为题作报告,他深入阐述了办一所有思想的学校的重要性,以及学校文化思想的确立过程,详细介绍了“和”文化体系的内涵及其实践路径。同时,他还对学校体育、美育类特色课程进行了展示。这些课程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紧密契合学生发展需求,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而富有特色的教育体验。
李春山肯定了张恒的办学目标和理念。胡淑云对新苑小学构建的多样化课程体系予以高度评价,提到“理想的教育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而教育要全面发展,内涵就是要面对全体学生”。“衡水的教育百闻不如一见”这不仅是对衡水教育成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张恒办学实践的一种赞誉。
于维涛以《凡心所向 素履以往:绘就燕赵教育和美新画卷》为题,从本体论、实践论、认识论三个维度高度肯定了张恒的办学思想。他指出,这种办学思想深刻满足了广大群众和家长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孩子们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让他们有理想、有未来、有信仰、有方向。
李明新以《基础教育讲五“养”》为题进行专题讲座。深入阐释了“五养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实践方法,包括慢养的心智成长、顺养的个性尊重、牧养的资源发掘、素养的日常注重,以及调养的和谐发展。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解,揭示了教育应如农业般耐心扶植,反对过度竞争与应试压力,倡导因材施教、激发主体性,重视日常素养的积累与过程培养,以及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与会专家对新苑小学进行现场诊断与深度参观,专家们首先探访了美育联盟画展,领略了艺术教育的独特魅力。随后,深入了解了新苑小学的“和合”课程体系,参观了哪吒、功夫熊猫、千里江山三大主题展馆,以及综合展览区,全面感受了学校多元化、特色化的教育氛围和成果展示。
新苑学子们以满腔的热情与活力,向来宾展示了学校的艺术风采。古筝的悠扬旋律、非洲鼓的热烈节奏、情景剧的生动演绎,无不彰显着新苑学子的多才多艺与蓬勃朝气。
为期两天的活动已圆满落幕。在未来的日子里,工作室将继续深耕教育沃土,秉持初心,砥砺前行,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形成教育集群效应,共同探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区域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