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千年非遗在乡村课堂绽放新彩

时间:2025-07-16作者:李顺葵 张鋆垚来源:

为响应国家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号召,7月14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同衿志愿队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鸾山镇三联村,开展非遗漆扇制作、活字印刷术体验及非遗脸谱绘制三大主题课堂,将中华非遗瑰宝化作薪火,淬炼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与时代担当。

执扇绘丹青,千年漆艺流淌青春色彩

漆扇制作环节,同衿志愿队讲解漆扇的基本工艺知识。随后,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将不同颜色的漆料滴入水中,通过控制扇面浸入水中的角度和速度,形成独特的色彩纹理。扇面荫干后,孩子们展示了各自完成的、带有流动色彩效果的漆扇。

 

千年非遗在乡村课堂绽放新彩

图为孩子们展示漆扇作品 吕馥摄

 

字字皆乾坤,活字印刷重铸文明印记

活字印刷术课堂上,孩子们分组协作,使用墨辊在字模上均匀上墨,铺上宣纸,用拓板按压后,古诗的墨迹清晰地呈现在纸上,体验着千年前的“高科技”。现场小朋友说:“自己印出来的字,感觉特别不一样。”

 

千年非遗在乡村课堂绽放新彩

图为孩子们体验非遗活字印刷 吕馥摄

 

笔笔传神韵,非遗脸谱勾勒文化基因

脸谱绘制环节,志愿者讲解了京剧脸谱中不同颜色常见的象征意义。孩子们选择脸谱模板进行勾线、填色,绘制出关羽、张飞、曹操等戏剧人物形象。绘制过程中,志愿者穿插讲解相关戏剧人物故事,让文化基因在笔尖流淌。

 

千年非遗在乡村课堂绽放新彩

图为孩子们绘制非遗脸谱 吕馥摄

 

漆扇流转千年风雅,活字印刻文明基因,脸谱勾勒民族神韵。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同衿志愿队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青年学子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生动写照,更是探索非遗活态传承、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为赓续中华文脉贡献了澎湃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 李顺葵 张鋆垚)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