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战略号召,7月14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同衿志愿队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鸾山镇三联村,开展非遗漆扇制作、活字印刷术体验及非遗脸谱绘制三大主题课堂,将中华非遗瑰宝化作薪火,淬炼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与时代担当。
执扇绘丹青,千年漆艺流淌青春色彩
漆扇制作环节,同衿志愿队讲解漆扇的基本工艺知识。随后,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将不同颜色的漆料滴入水中,通过控制扇面浸入水中的角度和速度,形成独特的色彩纹理。扇面荫干后,孩子们展示了各自完成的、带有流动色彩效果的漆扇。
图为孩子们展示漆扇作品 吕馥摄
字字皆乾坤,活字印刷重铸文明印记
活字印刷术课堂上,孩子们分组协作,使用墨辊在字模上均匀上墨,铺上宣纸,用拓板按压后,古诗的墨迹清晰地呈现在纸上,体验着千年前的“高科技”。现场小朋友说:“自己印出来的字,感觉特别不一样。”
图为孩子们体验非遗活字印刷 吕馥摄
笔笔传神韵,非遗脸谱勾勒文化基因
脸谱绘制环节,志愿者讲解了京剧脸谱中不同颜色常见的象征意义。孩子们选择脸谱模板进行勾线、填色,绘制出关羽、张飞、曹操等戏剧人物形象。绘制过程中,志愿者穿插讲解相关戏剧人物故事,让文化基因在笔尖流淌。
图为孩子们绘制非遗脸谱 吕馥摄
漆扇流转千年风雅,活字印刻文明基因,脸谱勾勒民族神韵。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同衿志愿队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青年学子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生动写照,更是探索非遗活态传承、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为赓续中华文脉贡献了澎湃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 李顺葵 张鋆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