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20年,Cre8te新益,以美育之光映照教育未来

时间:2025-09-28作者:来源: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传统教育模式面临深刻变革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为孩子提供真正有温度的教育?当孩子们在探索世界与发现自我的道路上奔跑,我们又该给予他们怎样的支持?

 

20年,Cre8te新益,以美育之光映照教育未来

 

9月20日,北京松美术馆2号馆,Cre8te新益校园品牌(以下简称Cre8te新益)“拾光之旅”主题庆典,以Cre8te新益创办20年为节点,汇聚众多教育工作者、企业家、艺术家及关心教育的各界嘉宾,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探索和思考,去回应这些关乎未来的教育命题。

 

20年,Cre8te新益,以美育之光映照教育未来

 

Cre8te新益创始人兼CEO肖洪涛分享了自己对校服的理解——不仅是青春的"背景色",更是美育的重要载体,见证着孩子们从懵懂到成熟的每一次蜕变。她坦言,二十年最珍贵的收获是信任:校长的托付、家长的放心、伙伴的并肩。这份信任,重如千钧,是新益二十年不敢懈怠的动力源泉。

 

20年,Cre8te新益,以美育之光映照教育未来

 

活动以跨界论坛正式开场。5/8DesignLab主理人和搜山茶人联合创始人吴龙江、抓马教育CEO王威、北京金羽翼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军茹与肖洪涛,就自身专业领域,分享企业探索美好教育的成长之路。

吴龙江阐述了好的设计就是美育,因为它可用、可续、可爱。他强调设计思维能够帮助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王威剖析当代青少年面临的屏幕依赖、父母功利教育等困境,呼吁回归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理念,提出分阶段支持成长,打造青少年可以自由探索、表达和治愈的“第三空间”。

张军茹分享金羽翼“艺术+运动”康复模式及帮扶1425名孤独症青少年的成果,呼吁社会接力构建全周期支持体系。

肖洪涛以大山里孩子写的诗为开篇,引述"学诗歌的孩子不会砸玻璃",形象说明了美育对孩子心灵滋养的重要性。并回顾新益20年来,从“认真做好一件校服”,到打造“美好校园生态”,以校服美育、文创产品、QStudio课程、公益活动,践行“创造美,传递爱”的“无边界教育”。

 

20年,Cre8te新益,以美育之光映照教育未来

 

接下来的“思维共振”圆桌会谈,Cre8te 新益创始人&CEO肖洪涛,北京赛迈特锐医疗科技创始人&CEO岳新,北京德惠众合信息技术创始人&CEO何宇,抓马教育CEO王威,极客邦科技创始人&CEO霍太稳,以“企业家”和“父母”的双重身份,围绕《何为“美”的教育?》主题,探讨心目中理想教育的模样。

肖洪涛以公务员转企业家的经历切入,强调创业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教育上坚信孩子是独立个体,主张家长教孩子独立思考、亲子共成长,最后总结理想教育应“以美养心、以爱容异”,守护生命独特光谱。

何宇分享从新加坡惠普回国创业13年的经历,强调“坚持”的价值。教育上重视学业、品德、爱好平衡,反对命令式规划,以18岁儿子均衡发展为例,证明引导式教育及父子相互激励的成长有效性。

岳新讲述了从医院工作、跨国企业任职到自主创业的心路,强调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追求价值。教育上,分享孩子18岁拿到驾驶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PMP证书,鼓励按兴趣培养孩子能力发展,通过亲子互动与共学实现相互启发。

王威分享了医疗销售总监转型教育、创办抓马教育的故事。认为教育需关注孩子意愿与自我认知,用戏剧教学打破传统模式,帮助孩子自主成长,强调教育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结合当下年轻人青睐考公考编、追求稳定的风潮,霍太稳以曾任职腾讯、创办技术媒体平台的经历切入,直言“创业是最好的职业”,靠坚持突破创业困境。教育上,以培养孩子“善良、能力、社会责任感”为核心,支持孩子不盲从稳定风潮,依据兴趣和未来规划自主选择发展方向。

下午的活动以“过去、现在、未来”三大篇章进行,60名青少年模特在T台上尽显衣装之美,少年风姿。

 

20年,Cre8te新益,以美育之光映照教育未来

 

过去篇:“千年回溯,以衣载道”。复原从秦朝至民国历代服饰,再现中华千年风雅;

现在篇:“传承创新,校服新生”。展示Cre8te新益全品系校服设计,及再生材料环保体育服、专业运动服;

 

20年,Cre8te新益,以美育之光映照教育未来

20年,Cre8te新益,以美育之光映照教育未来

 

未来篇:“美育共生,让爱传递”。新中式高定与校服机器人同台,寓意未来的无限可能。

 

20年,Cre8te新益,以美育之光映照教育未来

20年,Cre8te新益,以美育之光映照教育未来

 

活动特设金羽翼孤独症孩子的艺术公益画展、音乐表演,并为画作静默拍卖的竞得人颁发荣誉证书,感谢他们对孤独症孩子的支持与关爱。

 

20年,Cre8te新益,以美育之光映照教育未来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