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以“深入推进北京中小学‘体育八条’,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为主题的2025年“以体树人”北京中小学校长体育研讨会在首都体育学院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首都体育学院主办,《体育教学》编辑部承办,蔡崇信公益基金会提供支持,来自北京、山东、福建等地的中小学校长、体育教师等,共同为学校体育改革献策献力。研讨会由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陈作松主持。
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滨强调了学校体育在“以体树人”中的核心作用,并介绍了首都体育学院在体育师资培养、中小学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实践基础。
随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张晓玲,从政策层面解读北京中小学“体育八条”的重要意义,提出要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切实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蔡崇信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海市也分享了基金会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表达了持续助力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决心。
主旨报告环节,首届北京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体育学院校长张霞,以“体育筑基、医工赋能、融创未来”为题,阐述了首都体育学院在落实北京中小学“体育八条”、破解中小学生“四小”问题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与阶段性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李晓辉,分享该校作为首都中学体育教育标杆校的经验,重点介绍了学校从课程到场景的全链条实践路径及筑牢体育育人的系统化支撑体系。
北京市仁泽高中学校校长李桢,聚焦高中阶段体育素养培育,以“体育与生涯规划相结合”“特色体育社团建设”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仁泽体育全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吴建民,针对小学阶段体育习惯养成与运动兴趣培育的关键需求,分享学校在班级联赛方面的长期实践,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班级联赛
研讨会圆桌论坛环节,三场论坛均围绕北京中小学‘体育八条’落地这一核心议题展开,由不同领域专家主持,嘉宾们结合校情深入探讨。
圆桌论坛一由北京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刘海元主持,以“北京中小学‘体育八条’——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2小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主题,北京市海淀枫丹实验小学校长莫亚群、北京景山学校大兴实验学校副校长陈松、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怀柔分校校长张伟锋,分别分享各校在保障体育活动时间、提升学生体质方面的具体举措与成效。
圆桌论坛二由首都体育学院期刊部主任王子朴主持,聚焦“北京中小学‘体育八条’的贯彻与落实——班级体育联赛对学校氛围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胥庆、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蔡崇信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海市,共同探讨班级体育联赛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增强学生凝聚力中的作用。
圆桌论坛三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潘建芬主持,围绕“北京中小学‘体育八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学校体育中的创新实践”主题,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李晓琦、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远洋小学校长韩君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校长牟成梅、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校长金毅,交流如何运用科技手段优化体育教学、监测学生体质健康。
本次“以体树人”北京中小学校长体育研讨会旨在凝聚共识、破解难题,为首都乃至全国中小学体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以体树人”理念在校园落地生根,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