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最需要我的地方在家乡

时间:2015-11-20作者:吴爽来源:《教育家》杂志11月号

从赤脚医生到医学专家

“赤脚医生的经历让我对知识如饥似渴”

最需要我的地方在家乡

1957年,孙涛出生于宁夏陶乐县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母亲凭借缝纫手艺,起早贪黑劳作供他上完了高中。贫苦的家庭环境,从小造就了孙涛坚毅而果敢的性格。

1975年高中毕业,孙涛下乡来到宁夏陶乐县东方红公社。那时农村缺医少药,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只能扛着。得益于高中时在县医院学习的医疗基础知识,孙涛当上了一名“赤脚医生”。他边学边干,不论童叟相邀,他都会背上药箱去诊治送药,解救乡亲们的燃眉之急。那个时代,国家贫穷,医学专家奇缺,由于没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医学、病理等知识匮乏,赤脚医生能解决的问题,通常是一些头痛身热,擦损外伤等小病。虽说是小病,但能治疗能解决,也大大方便了村民群众。因而,村民群众十分敬重赤脚医生,都认为他们是村里的大知识分子,是救命恩人。“赤脚医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这激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我对知识如饥似渴”,这段赤脚医生的经历,坚定了孙涛继续学医的坚定信念。

1977年国家高考制度恢复,孙涛如愿考上了宁夏医学院。“那个时候的我,对知识的渴求非常纯粹,不带任何功利性,于学习中自得其乐”,回忆起医学院的求学生涯,孙涛脸上的幸福溢于言表。

1982年孙涛大学毕业,他以大学平均成绩93分的高分,从200多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留在学校的附属医院成了一名正式的医生。那时技术落后,没有CT,更没有核磁这些病情诊断的仪器。“80年代,通过颈动脉造影打造影剂看血管的显影、看血管的变化来判断长瘤子与否,技术员负责‘曝光’,我推药,‘曝光’和推药必须同步,两者同步需要医生凭借经验把握时机,适度为之。”技术落后,对医生的能力要求就更高,老同志用一两年才能学会的技术,孙涛3个月就掌握了。在之后的岁月里,孙涛多次面临人生抉择,他曾有留在大城市和远走异国的机会,但他都没有离开宁夏。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孙涛却说:“我始终认为最需要我的地方在家乡,最能体现我的价值的地方也在家乡。再说,穷地方并不影响一个人拥有富精神,小地方同样可以有大作为。”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