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国际儿童读书日,今天你读书了吗?

时间:2016-04-13作者:吴爽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4月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从亲子阅读开始

谁对儿童的阅读兴趣影响最大?参与调查者中,25.86%的学生认为是自己自发的阅读,19.52%的学生认为是来自同学或者朋友的影响,53.42%的学生则认为家长或者老师对自己影响最大,仅有1.2%的学生认为偶像或者明星对自己阅读兴趣影响大。“最好的书房不是图书馆,而是客厅。或者说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亲子间的交流才是最好的阅读。”陈楚峰说。

谈起亲子阅读,儿童文学作家葛欣颇有感触。“女儿小时候一开始对书并不感兴趣,我把一本图画书拿到她面前,她或是往旁边一扔,或是把它放在嘴里用力咬。为了引导孩子爱上阅读,我想出许多方法。身教重于言传,我因此改掉了每天晚上看电视的习惯,捧起了图画书。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看书时,我还故意一边看一边呵呵地笑。每当这时,好奇的女儿就会被吸引过来,想看看爸爸在笑什么,看看书上有什么有趣的东西。”

丁利荣副教授,从孩子2岁左右开始坚持和儿子一起读书,且乐此不疲。她说“现在儿子已经12岁了,如果他有要求,我还是会每晚给他读书。我带孩子前进,孩子也带着我前进,我们一起共同进步。”

关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儿童文学作家伍美珍建议,首先,家长们应该培养起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伍美珍回忆,曾有家长告诉她,孩子平时不爱看书,或者阅读缺乏耐心不断地“换书”,没翻两页又放下去干别的事了。后来她询问了孩子家长,得知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阅读时间很少,休息的时候更爱玩玩手机之类,所以这也就难怪孩子耐不下心来读书了。“孩子的阅读习惯会受到家庭和班级阅读气氛的影响,如果家长每天晚上能有一段时间关掉电视电脑,关掉手机打开台灯,安安静静地读一会书,我想,孩子慢慢也会受到感染,模仿家长安静阅读的。”伍美珍说。

享受阅读的乐趣 读“无用”之书

你阅读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受访的学生中,有53.41%的学生是为了增加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共有28.69%的学生是为了学习考试的需要或者家长、老师的要求。

谈到读书的目的,丁利荣教授以自己和孩子的阅读体验为例,“我们读书的目的是无目的,只是享受读书的过程和乐趣,偶尔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我从不强迫他写读后感,从不问他读完后的收获。最大的享受是在他认真听故事的过程中,在我投入讲故事的过程中,他回头面带笑容认真地看我一下,那一刻,相信我们都是满满的,温暖、甜美……尽在不言中了。”

曾经有一个小记者采访过伍美珍,问她应该读什么书?她回答,读你自己喜欢读的书吧。伍美珍说,“我看到孩子的表情,似乎有点不太满意,可能以为我在敷衍他的问题。其实,‘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是我对孩子们最真诚的忠告。我不是很愿意做‘推荐书’这样的事情,在我看来,阅读完全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我认为,孩子在阅读上,具有自身成长的空间,当他们自由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以后,会自然提升阅读品位。从这点来说,家长不要过于干涉孩子的阅读,而应该和孩子分享各自的私人藏书,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尊重,但不可横加干涉。家长们需要做的是,带领孩子丰富阅读视野,引导他们接触多样、丰富的书籍世界,在各种题材的书中获得阅读乐趣。”

采访中,有家长反映:“女儿的阅读速度太快,一天能看2—3本书,但是明显缺乏精读,不愿意一边阅读一边摘抄些好词好句之类。”关于这点,伍美珍说,在阅读过程中摘抄“好词好句”并不是个好习惯,这样会破坏阅读的快感,让孩子丧失了阅读的乐趣,也将整体阅读变得“碎片化”,破坏了孩子在阅读中的感知和理解。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泛读和精读,默读和朗读都是必要的,精读不是享受型阅读,而是功利性的阅读,如果想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朗诵、背诵诗歌是一个好办法,诗歌的语言优美又精练,很能让孩子获益。

另外,伍美珍提醒家长:低龄孩子在阅读起步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这也是需要家长们关注的。有位妈妈倾诉:她8岁的孩子不愿意自己阅读,只喜欢妈妈读故事给孩子听,可是同龄的孩子很多已经能自己看书。对此,伍美珍认为,孩子的阅读能力是有差异的,不愿意自己读,可能是阅读中存在着一些障碍,比如认字不多,或者理解不了等。家长们应该多注意观察并积极帮助孩子解决阅读中的这些障碍,不要让孩子丧失了阅读兴趣。有一种书叫“桥梁书”,它有文字,但是文字不会太多,不会给低龄孩子带来阅读压力,同时又有很多图,可以帮助孩子来理解文字内容。从读图到读文字应该是个自然过渡的过程,不用着急,我相信只要选对了书,采用合适的方式阅读,可以逐渐引导孩子克服阅读障碍的。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