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业

时间:2017-10-19作者:孟令豹来源:教育家杂志

由《教育家》杂志、光明网联合主办,中国名师网协办,主题为“榜样力量•烛光暖心”的2017“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一位从事教育工作近60年的退休老教师,也积极参与这项旨在发掘万千良师事迹、传递育人正能量、弘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大国良师精神的活动,他就是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著名班主任、中学高级教师、82岁高龄的唐云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一辈子的教育工作者,感受他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忱与忠诚。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业

 

 

记者:您退休已经整整20年了,如此高龄为何参与2017“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并抱有很大的热情呢?

 

唐云增:我常年订阅并深度阅读《光明日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明确方向。7月19日,当我看到《“寻找大国良师”传递正能量》这则新闻的时候,得知一个崭新的以“寻找大国良师”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已于18日在北京启动。这“大国良师”四个赫然大字使我这个生于1936年的老教师、老班主任显得异常激动。我常常想,目前的中国的教师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呈现于国人、呈现于世界呢?用“美丽”,用“优秀”,都没有用这“大国良师”四个字来得自然、贴切、大气。“大国良师”是中国几千年来中国优秀教育传统文化继承积淀发展的必然;是对我国千千万万教师、班主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解决中国教育这个难题而辛勤耕耘、创造自强正能量的最贴切的肯定。同时,“大国良师”也是对我国广大全体教师和班主任的新要求,是代表了中国广大教师、班主任向世界表达的一种自信而大气的新形象。而由教育家杂志社、光明网联合主办的这次“寻找大国良师”的活动是代表时代,代表全国广大教师、班主任呼出的时代最強音——中国的教师、班主任是名副其实的“大国良师”!我想到这里,怎么也按捺不住这内心的激动。于是,向《光明日报》的刘秀萍老师发去了我这个老教师老班主任的心愿——我也要积极投入到这个一生难逢的“寻找大国良师”活动中去,并预祝“寻找大国良师”活动圆满成功。

 

记者:“树师德,铸师魂,做良师”是教育从业者追求的目标。您认为,2017“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对于教育事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唐云增:自参与到“寻找大国良师”活动中的几个月来,我越来越认识到“寻找大国良师”活动的意义非比寻常。如今的中国教育改革,也和其它战线一样,步入了深水区,走到了啃“硬骨头”的 “关口”,要解决的问题真是千头万绪。我觉得关键之关键,核心之核心,在于将“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真正地全面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尤其要落实到“立德树师”中去。“立德树师”,中国方有“大国良师”。有了“大国良师”,中国教育将普惠于孩子,造福于家庭,利益于国家,中国教育事业将一片光明。而“寻找大国良师”的活动,就是一次“立德树师”的大动员,就是一次“大国良师”的大发现,就是一次“中国特色教育”的展示。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