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业

时间:2017-10-19作者:孟令豹来源:教育家杂志

记者:您1960年当班主任,1978年研究班主任至今,从事班级工作实践与研究近60年,你觉得如何才能培养出“良师”式的班主任?

 

唐云增:这个问题使我常常思考得夜不成寐。我1960年开始担任班主任,后来工作的需要,领导指导班主仼,1983年调至教育局教研室开始研究班主任,尽管1997年退了休,我仍然在研究班主任。可以这样说,我用半个多世纪的生命,一直陪伴着班级和班主任。我不仅陪伴着班级和班主任,抱着“永远不离开班级的决心”,站在中国的教室里,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广大班主任同命运、共呼吸、齐实践、一起创造,度过了难忘的一万多个“日日夜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从1983年开始,广大班主任进行了“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使班主任工作从“经验”走向“科学”;2002年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班主任专业化”,第一次探索了“班主任专业本质属性”。在广大班主任的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三条“本质属性”:(1)班主任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2)班主任有自己的独特的操作样式;(3)把班级建设成为班集体,是班主任最基础的工作。从而使中国班主任工作走向“本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更使班主任工作走向了教育的“核心“,为培养“大国良师”式班主任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大国良师”式班主任应是“立德树人”育好己的班主任,静心精心上好课的班主任,全面育人带好班的班主任,“三守一吸”(守住中国传统文化、守住新中国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守住自己的内心,吸收国外一切先进科学思想成果)、富于创造的班主任。培养中国的“大国良师”式班主任就要建立“大国良师”式班主任的“生活方式”。这个生活方式,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的“实践—反思—学习—研究—创造”。有了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有了“大国良师”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大国良师”群体必定会亮相于世界。

 

记者:欲为良师,必具师德。您认为师德对“大国良师”有何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唐云增:教育是一个心灵照亮另一个心灵的神圣的事业。欲为“大国良师”,必具师德。无师德非良师。有师徳,我们方能有良知,有人格,方能“以德育德”,就不会做丧失良知、丧失人格的事;有师德,我们的生活才有正确的方向和意义;有师德,我们才有不竭的动力,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有师德,我们才能不会去伤害、不会去折腾我们的教育对象;有师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有创造,报效祖国,立于世界。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