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叶朗:让美育光芒照亮学生的人生

时间:2015-12-09作者:姜乃强来源:《教育家》杂志12月号

叶朗:让美育光芒照亮学生的人生

大中小学都重视美育,让艺术教育照亮人生

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们的物质追求和精神生活之间失去了平衡。从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统治下拯救精神,成为时代的要求。由于人们对目前我国当代艺术关注不够,研究不够,导致了艺术教育与当代社会生活汇合的渠道变窄了,艺术教育获得新资源与力量的可能被削弱了。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丰富的艺术,更不能没有具备艺术素质的民众。而美育对于社会,主要是通过艺术教育途径实现的。在西方国家很多人的心目中,中国文化就是美食,就是成龙的武打片,这显然不够全面。国家要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有一种文化的自觉,需要对自己的文化、艺术进行重新认识。

叶朗认为,美育、艺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应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系统教育工程。美育、艺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美学的理论支撑。学术界要加强研究,比如,整理中国的美学遗产,让当代人了解传统美学,让世界知道中国美学,并为美育、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性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方面,要关注中国传统艺术,关注传统艺术的当代形态、当代价值,把传统带入当代语境;另一方面,要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关注当代艺术的历史由来、未来走向,用当代衔接历史和未来。目前需要发现、需要照亮的,是那些在当代能够真正体现中国精神的艺术。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需要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较丰富的艺术体验。要让那些真正反映这个时代的艺术展现出来,把当代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家照亮,把他们推出来,让大家知道,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引导当代的艺术潮流。要使全世界看到和重视能够真正反映时代精神,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艺术作品。

艺术教育不是简单的职业培训,它可以为人们打开全新的人生境界。叶朗认为,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在整个社会,轻视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倾向仍然存在。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和阐明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维护每个人的精神的平衡与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大的方面上,要宣传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具体到个人,艺术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影响一个人无意识的层面,而这是德育和智育难以做到的。

叶朗表示,一个人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生命和创造,创造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才是审美的人生。因为人在审美活动中,总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创造的追求。审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最终归结起来是可以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艺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们在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中产生一种身心的喜悦,一种美感的喜悦,从而进入一种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人生境界。境界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浓缩一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而形成的精神世界的整体。一个人的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国家、社会、个人都不能只有物质的追求而没有精神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追求,大家会说这个人很庸俗,觉得他的人生没有意义。一个社会没有精神追求,那整个社会必然会陷入庸俗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果没有高远的精神追求,那么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最终会受到限制,国家的发展也将会受到影响。

在美育与艺术的教育中,要引导学生熟悉中国文化、中国艺术,要使学生在获得艺术知识、艺术享受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感受中国人活生生的性格、灵魂和情趣,让艺术教育的光芒照亮学生的人生。

引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引向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技术与技巧,要注重艺术教育的人文内涵。要通过艺术教育让人感受到人生的美,开阔人们的心胸与格局,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灵魂。如果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考虑精神追求,单纯地让学生学习技术与技巧,这样的教育不是艺术教育,更不是美育了。

对于现在很多家长出于升学考试的需要,让孩子在学校教育之外学习钢琴、声乐、舞蹈、绘画等艺术课程,叶朗表示,很难确定孩子们是主动还是被迫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在勤学苦练中获得了艺术享受,还是迫于压力将艺术当成了“成长的烦恼”。

叶朗表示,艺术教育首先是提升孩子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要使孩子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自由、活泼地成长。艺术教育不是职业培训,不应该带有功利色彩。王阳明说,教育小孩,要使他“趋向鼓舞,中心喜悦”,这样孩子们就会“自进不能已”。这话很有道理。艺术教育要充满欢乐,要让孩子蓬勃向上。如果学习艺术的目的只是为了考级,或是升学考试加分,不考虑孩子有没有兴趣,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了。

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是为了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人生境界并形成完善的人格,从而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要通过艺术教育,让孩子在多才多艺的个人背景下享受生活、表现生活,并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快乐的生存与存在方式。

对于大学来说,要特别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大学要引导学生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引导他们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质,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大学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艺术经典、文化经典。

有时,我们会听到有人说活得“没意思”,这通常是由于人们受功利的眼光和逻辑的眼光左右,遮蔽了有意义、有情趣的世界,从而丧失了现在。而审美活动,能够去掉这种遮蔽,照亮本来美好的世界。由此,世界会变得有灵性,充满不可言说的诗意。

我们的文化、艺术、哲学、宗教,都应该引导人们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要引导人们去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为生活注入一种高尚的严肃性,注入一种人生的神圣感。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意味着他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不同境界的人,世界和人生对于他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艺术教育有助于拓展人的胸襟,提升人的境界。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或者说具有什么样的深层心态和风格。在世俗生活中,人习惯于用主客二分的眼光看待世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认识的对象,或者说利用的对象。这样,人和人之间、人和万物之间就有了间隔,人就被局限在自我的、有限的天地之中,就好像被关进了一个牢笼。

人生的艺术化就是追求审美的人生,审美的人生就是诗意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就是跳出自我,跳出主客二分,用审美的眼光和审美的心胸看待世界,照亮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体验无限的意味和情趣,从而享受现在。要相信,这个世界依然有神圣的价值存在。这种信念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一种严肃性,使我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人生更有意义与价值。

美育和艺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和艺术教育的特点是通过维护每个人精神的平衡与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美育和艺术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能影响人的无意识层面,这是单纯依靠知识教育和说理教育所难以达到的。

如今,学生中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人数在增多,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更应该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特别要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要确保开齐开足农村中小学音乐和美术课程,要采取措施解决农村中小学专职艺术教师短缺的问题,要加强专职艺术教师的培训。

为了加强美育和人文教育,还要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和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大中小学要尽可能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大学还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要创造条件使大学生更多地接触艺术经典、文化经典,用文化经典、艺术经典引导青少年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去追求更高、更深、更远的东西。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