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生命个体来说,他们都是独特的存在。不是每个生命都能像雄鹰一样在蓝天翱翔,不能飞翔,就在地上行走或下到水里游动吧,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不能成为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吧,只要能给大地带来一丝绿意。陶行知曾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对孩子的要求,该因人而异。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离开我们,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个体。那么,既要关注,也要放手;既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也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在宽与严之间把握一个度,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就是教育的学问。教育方法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
走进孩子的心灵,聆听他们的故事
教师和家长关心孩子,不仅要用眼“看”,而且要用耳“听”。“听”就是要鼓励孩子多谈自己的事(学校及他身边的事),通过“听”,听到他的心声,从而才能正确引导孩子。俯下身来与孩子对话,就是要拥有一颗童心和孩子在一起,融入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敷衍了事应付他们,要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为他们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教育才会有实质性的效果。
宽严相济,晓之以理
严格的限制、过分的责骂都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心。孩子是需要鼓励的,鼓励就是动力。每当他们有一些进步时,我们就要及时地鼓励,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继续发扬。错误时,比如说谎等等,我们就要严厉地批评。批评时先耐心地听他们讲讲这样做的原因,告诉他们做事的原则,晓之以理。这样他们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错,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意见,不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得到有效的纠正。
尊重孩子,注重德育
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尊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及必要的自由空间可以很好地维持师生关系,让孩子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尊重不等于纵容,从小应注重孩子道德观念的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要求孩子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但我们大人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来尊重,必须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要学会换位思考。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观念、模式、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封建家长式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地去干涉限制、去阻止。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自由的空间。
学校的环境是为孩子更好地成长服务的,应该使每个孩子感到快乐,感到被尊重,被理解;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的喜悦。给每个孩子一个自尊、自信的环境,他们才能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既不放任,也不过分期望,不求全责备。让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培养他们自由、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一定会成长为让我们骄傲的人。少年儿童代表着祖国未来,预示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只有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才能为祖国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西林县八达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