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并且人人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但却很少见到有人坐在一个地方,安静地沉醉在书中的那种画面。虽说书籍不能改变世界,但读书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书——是历史的见证、知识的宝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标志。读书有诸多益处:读书,可以开阔人的视野,让我们拒绝平庸;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提升我们的教育境界;读书,可以优化人生层次,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读书,可以启发人的思维,点燃思想的火花,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重要的是,读书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滋养了底气和灵气,使我们睿智、深邃,站得高,看得远,并远离浮躁。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气”缘于书香。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学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老师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文化传承者和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更是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的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首先,教师读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不少专家呼吁: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其次,教师读书是全民阅读的需要。全民阅读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国民的生活品位。再其次,读书是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否记得从教之初的光荣梦想,是否记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铮铮誓言,是否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个孩子,是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读书不一定成就名师,但读书一定能促进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读书的教师内心一定是平和而幸福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来。教师首先要从“功利阅读”中走出来,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读书学习,只能靠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当我们被烦琐事务缠身时,一定要给自己留些读书与思考的空间;当我们低头拉车之际,一定要抬头看路仰望一下天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样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两千多年来,我国社会最崇拜的人是教师,比如孔子,孔子是名教师,更是教育家、思想家。他的大家风范,皆令人叹服。而当代教师的地位为什么低下?不可回避的就是“经师”和“人师”的区别问题。只有真正的“人师”才是神圣的。
阅读,是人生智慧的标志。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更为了教学与研究的需要,我们老师必须把读书当成人生的头等大事,刻苦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教育智慧,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思茅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