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唤醒每个孩子的生命潜能

时间:2016-06-13作者:张博来源:《教育家》杂志2016年6月号

南法信小学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了以“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多元智能”“认识学生的学习风格”等为教师开展的主题讲座,帮助教师认识自我、了解学生,看到学生优势,从而减轻焦虑,进而做到尊重学生,享受教育。此外,学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是聘请市基教所、区教科室、师训科的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为教师带来先进的教育思想与丰厚的教育经验,拓宽教师视野,提升理论知识;二是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教学录像课,请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指导,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三是既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又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召开师徒结对大会,开展青蓝工程,全方位提升师资专业素养。

为缓解教师生活工作的压力,学校特意设立了教师休息区,有线电视、咖啡、报刊一应俱全。教师在困倦时随时能喝一杯醇香的咖啡,驱赶疲劳,放松心情。坐在温馨怡人的教师休息室,能感受到张校长对教师的关爱之心。

 

质信德育,铸塑师生道德品质

 

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让人学会“从善如流”。教育的深度追求也就是实现教育对人的善性的滋养与提升,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也是德育的基底。张建柏强调德育影响要通过全方位、全循环、全身心的方式,让美好品格成为孩子的习性。为此,南法信中心小学结合学校生源实际,努力打造质信德育,以优化环境,陶冶心灵;积淀文化,浸润思想;规范引领,促进养成;注重评价,合力养成为德育思想,以“质信陶养”教育为学校内涵发展方向,通过多种途径内修师生涵养,外塑师生气质。

常规养成,树立四质 南法信中心小学通过一系列常规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四质。一是优化环境,陶冶心质。学校营造了整齐洁净,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让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能育人,学生置身其中,身心得到陶冶滋养,健康成长。二是积淀文化,润泽雅致。学校着力营造书香校园,建设百米文化墙,购置上万册图书,安置楼道内图书流动车,让孩子们随时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此外,学校将诵读、理解、践行《弟子规》作为主打的校本课程,纳入课表,专人专时上课,利用经典诗文校本课程,滋养学生心灵。三是规范制度 提升素质。学校将《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悬挂在每间教室的墙壁上,发现学生中的规范行为和良好习惯,进行宣传引领。结合学生实际,将《规范》分类细化为50个好习惯,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训练。四是实施评价,彰显品质。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巧妙设计“文明习惯拍拍看”“真诚赞美”“创建文明礼仪标兵班”评选“文明、守纪”小标兵等一系列评价活动,让学生中的好习惯凸显出来。利用升旗、班队会、橱窗、板报、文化墙、广播等大力宣传,让好习惯走上光荣榜。

特色活动,历练四信 学校围绕“质信教育”,开发“质信陶养”德育育人工程。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风采展示”活动,由各中队轮流进行,全员参与。“国旗下风采展示”的内容包括介绍班队基本情况及荣誉、齐呼班级口号、主题展示。主题展示的内容可结合当期重要节日、纪念日进行,抑或是以“三爱”教育、文明礼仪、幸福感恩、理想信念、遵纪守法、生命安全等为内容,通过诗朗诵、歌曲等形式感染全体师生,传递正能量,展示班集体自信、团结、积极向上的风采。凝聚了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促进了学生自信与良好品质的形成,也为打造特色学校开了一扇窗。此外,学校积极进行心育拓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架起互信之桥。五年级开设的心理健康课,以帮助学生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业指导为内容,以游戏、活动为载体,通过交流分享促提升,在活动中成员之间促进建立诚信,互信,逐步健全人格。

质信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多年深入教学一线,使张建柏深刻地认识到课堂的重要性。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培养,也是对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做学养深厚、洞悉课堂发展要旨的研究者,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学的人文关怀,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