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在经历了历史的迂回、波折后,今天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随之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大步走进校园。为服务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刊从本期始,开设“国学苑”栏目,刊发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的认识和研究成果、报道创新举措和新鲜经验。本期刊发山东省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长李成泉的文章。敬请读者关注,并欢迎赐稿。来稿请发送至xiaocaoyu919@163.com。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位中华儿女神圣的历史使命。“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说到底,这些问题是在“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两个根本问题上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系统解决。中国教育“培养什么人”?答案很明确,中国教育应该培养“中国人”。“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中国人”是具有中国心、民族魂、文化根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怎么培养这样的中国人?这是一个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大问题!
改革开放后,西方各种教育思潮大量涌入中国。现在有些人崇洋思想太重,言必称欧美,昨天刚谈完“人本主义”,今天来一个“生命教育”,明天再讲“结构主义”。一线的校长、老师无所适从、东突西撞,辨不准方向,今天搞这个课题,明天学习那个理论,而对我国几千年锤造的优秀教育思想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我国传统教育的价值,还没有找到中国教育的“根”。笔者认为,中国的教育应该根植于五千年灿烂文化,继承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吸收西方先进教育经验和优秀成果,走出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要想取得突破,必须从整体入手实施综合性改革,改革的起点就是学校。以学校为起点,从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思路、育人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寻求突破和提升,实施学校整体综合改革。学校综合改革必须实现学校发展的各种要素和谐统一。如何做到?
诺贝尔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人类社会要在21世纪发展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吸取力量。”今天的教育改革能从孔子那里汲取什么力量呢?孔子教育思想中“仁者爱人”的教育情怀、“有教无类”的价值追求、“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风范都蕴藏着无限的教育智慧,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亟待开发的宝藏。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中国伦理的根本价值标准,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是社会礼乐文明的重要根据。儒家的“仁爱”思想养育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元素之一。孔子的仁爱思想流传数千年,时至今日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深入理解和探究孔子仁爱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既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教育的使命。当前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并不是什么技巧问题,而是一个爱心问题。离开了爱心,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