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不要让下一代做林间最后的小孩

时间:2016-09-13作者:铁铮来源:《教育家》2016年9月号

如今,害怕学生出安全事故,许多学校的春游、秋游都已经消失了。重视让孩子接触自然的父母,在中国也已为数不多了。更多的孩子,不是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就是被魔性的手机、ipad折磨得神魂颠倒。当然,这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失误,我们的学校教育也负有重要责任。

孩子的自然体验教育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当前中国教育、中国社会、中国家庭都需要关注的重要教育。几年前,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出版了《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首次提出了自然缺失症的概念。书中描述了儿童和大自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现象,引起了成年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

伴随着科技进步与现代化的进程,人类渐渐远离了山川、森林、溪流和原野,成为“穴居”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动物”,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现代病。

而与大自然的密切接触,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儿童与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这一问题也引起了我国相关专家的重视。近日,《自然体验教育活动指南》一书的面世,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所谓的“恨阅读”时代,人们被一本书所吸引,或是因为书籍所提示的内容吸引人,或是因为书的作者的吸引力。而这本新书吸引了沉浸在城市酷暑中的人们,更多的原因是“自然体验教育”这个新鲜概念的提出。

有数据表明,89%的巴西父母和84%的美国父母认为,让孩子接触自然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而认识到这一点的中国父母只占55%。78%的巴西父母和65%的美国父母认为,孩子缺乏与自然的接触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而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中国父母仅为21%。依我个人的体验,有关中国父母的这两个百分比还是偏乐观了。

人类在森林中生活了约300万年,生命源于自然。如果远离自然,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变得迟钝。重新建立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会给人们打开通向健康、激发灵感、产生洪荒之力的大门。伴随着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的加深,自然体验教育在世界各国应运而生。而在我国,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在世界上,美国、英国、韩国、日本、德国等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自然体验教育的开展。在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在日本的自然学校,在斯洛文尼亚的皮夫卡季节性湖泊自然公园,在英国的威尔士卢迪安山脉,在葡萄牙的布撒科国家森林,无不活跃着学生参与自然体验教育的身影。他们的做法也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相关教育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自然体验教育是关于自然的教育,是在自然中的教育,是为了自然的教育。可喜的是,关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的学生体验活动,以及手工创作活动、场地实践活动等自然体验教育活动,如今已在北京市开展。无论是“蒙眼毛毛虫”“我的树”,还是“倾听大树的心跳”“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等,每一项饶有趣味的活动都寓教于乐,让参与的学生陶醉于自然之中。

为了推动自然体验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国家林业局在今年1月发出了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通知要求,要把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自然教育作为森林体验教育的重点,把森林旅游地建设成为进行自然知识普及和生态道德教育的最生动的课堂。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困难重重,但自然体验教育在我国已经起步,并显现出广阔的前景。

不让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做林间最后的小孩,需要我们共同的

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