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核心素养离不开师生读书习惯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于树泉
读书对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核心素养主要指向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而这些都离不开读书。
首先,是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当“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就会导致学生的情感苍白,精神软骨,认识侏儒,人格扭曲,心灵沙化,作文全线崩溃、语文支离破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把世界当作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作世界。否则,以课本画地为牢去培养“人”,就如同玻璃杯里栽松树、小水沟中赛龙舟,到头来,至多养养绿萝、放放纸船。
其次,是关于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教师不读书就谈不上真正的职业发展。当下对每一个教师而言,最要紧的不是有没有读书的时间,而是肯不肯选择阅读,选择过一种阅读的生活。当老师尝试着将阅读融入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阅读没有成为生活的额外负担,而是一种必要的丰富与润泽,一种重要的借鉴与参考。教师,最可怕的不是知识的欠缺,而是精神的贫瘠,心灵的乏氧。为此,工作再忙、时间再紧,也不时提醒自己跳出教材的牢笼、教辅的蜗角以及学科内容的窠臼,力求把眼界向更广阔的天地拓展,向哲学、史学、军事、经济、社会、乃至各种报刊杂志。
培养核心素养要“去功利化”
北京市顺义区第十五中学教师 孙广田
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有教师引领和教导,那么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文化积淀,而且还要具备完善或比较完备的专业素养,更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把教育工作当自己的事业,同时还要对目前的教育改革形式,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与理解。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是去功利化的。引导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因为“乐趣”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内在潜能,进而积极主动阅读、思考、交流、倾听、反思、愉悦等,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整体素质、核心素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去功利化教育中,培养出的孩子,不仅知识丰富,而且能力强,同时他们情感会更加丰富,更有人情味儿,更耐得住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心胸更加开阔域宽广,更懂得如何生活与学习,更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有后劲,因此也将生活得更幸福、快乐,因为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纵横古今、游弋中外,视角不仅开阔,更多是从中陶冶了情操,荡涤了心灵,受到了启迪,养成了习惯,磨练了意志,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留白”
伦华教育创始人 曹伦华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留白”。 当孩子的每一天都被“规划”之后,他们的成长就像计算机上设定好的程序:每天前进一个百分点,一学期结束后任务完成,下学期再开启一个新任务。在这份规划上,我们很难看到自由发展的“留白”。
对教育者而言,教育中的留白,是为了给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出更多空间:要还给孩子们自主支配的时间、帮助他们拓展活动的空间、释放他们自由的心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无疑是为压在孩子身上的重担掀起了一角,这是非常精彩的一笔“留白”。希望我们的教育者能完美地完成这道“减法题”,给孩子们足够的信心,指导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越飞越高、越走越远,从这个“空间”里走出来的,一定会是国家的“核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