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解读上看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 黄玉慧
从文本解读上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应用的规律,变支离破碎的读为整合性的读。如:读《芣苢》《无衣》《关雎》《蒹葭》《桃夭》这几首诗,教师讲解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诗重章叠唱的表现形式、讲解诗歌中重复的内容,更要侧重于讲解词性变化处,从词性的变化、内容变化、情感变化、表达效果变化,总结出变化规律,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类读、比读、成组的读,从整体中看局部,从纵向发展变化的角度看一首诗,从而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逐步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准确判明是非、辨别优劣、评价高下的能力。学生在专题教学(学习)中学会思考的方法,成为一个会思想的人、有思想的人,进而提升学习质量、生活质量、生命质量,乃至人生品质,这是模块课程下专题教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核心素养的厚度需要慢慢品
山东章丘四中校长 刘金水
一提核心素养,似乎非常简单,谁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都比较认同核心素养是当下和未来较长时间内,人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与人格品质。但要让你说清核心素养应包括什么,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事实上,在核心素养制定和讨论过程中,全国上下、尤其是教育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十分关注,积极参与。许多专家名人发表了不少文章或观点,贡献了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但没有哪一篇文章、哪一份成果能在较大范围内获得普遍赞同或趋同。
我认为,这种情况,不是文件不成熟,核心素养抓得不准。而是这一问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别的厚度。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必然有一个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也会对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所以不能等着下去五年、十年、十几年、几十年真正弄透了再发布。当没有太弄透、也不可能完全弄透、没有真正达成高度共识的时候,内容罗列多一点,可能偏颇就少一点。何况,这已是众多一流专家历经较长时间研究、又融入许多人意见后集体智慧的结晶了。记得86版《红楼梦》播出时,举国上下普遍感到不满意:红楼梦能是这样吗?闭月羞花的林黛玉能像陈晓旭这般?但几十年下来,尤其是当又翻拍了几遍后,人们渐达成共识,86版红楼梦是真正的经典。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科学教学的展开也提出了挑战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科学教师 杨洁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科学教育而言,打破了传统科学教育停留于认知层面对学生科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关注,更加重视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探究心理等高阶思维的培养。在学生实践创方面,更是要求科学教育突破书本禁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利用技术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将创意变为现实,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科学教学的展开也提出了挑战。目前的科学教学多以课堂分点教学为主,辅以科学实验教学,而对学生科学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能仅仅依靠每周的课堂教学实现,要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而最佳的教学形式则应当是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主导学习,在课堂学习必要的学科知识和技术,课后以社团形式围绕项目主题开展实践操作为主的非正式学习。
核心素养“落地”重在“评价”
南昌师范附小玉泉岛校区教师 黄隼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大的困扰在于:1.如何建立新型的学生质量标准观并以此作为评价体系衡量学生,不让教育改革成为让学生、家长、教师不堪重负焦头烂额却竹篮打水的一场闹剧? 2.评价体系易建,难的是实施。如何让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得以公平公正地顺利推行,而不让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成为投机者们眼中更多有机可乘的空子?毕竟现代化科技手段全副武装的考场尚且有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的舞弊,诸如社会实践、推荐信、面试这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好走捷径、不诚信的国人面前,会不会滋生更多龌龊交易?3.学校、家庭、教师是构成基础教育环境的铁三角,但教师待遇地位的低下、责任风险的巨大使这个职业对高端人才毫无吸引力,课程改革的理念切实理解和行动的实质推行却需要大批的一线教师身体力行,再加上业绩考核与绩效息息相关,教师也只有用题海战术提高升学率,这种现象使得教育改革收效甚微;而应试教育下的高考模式逼迫家长放弃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分数锱铢必较却忽视他们的身心修养和生活能力,甚至冬行春令地过度过早开发他们的智力,同时也彻底地让学习成为孩子们厌倦的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