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启动

时间:2017-01-16作者:梁希理来源:教育家杂志

本刊讯 (记者 梁希理)1月14日上午,由科技日报社、中国发明协会、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在中关村中学正式启动。“未来家园之变暖的挑战”为此次比赛的主题。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创客精神,关注身边社会问题为宗旨,大赛将推动青少年发现身边的科学和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项目式学习和模拟真实产品研发,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

大赛组委会主任、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比赛过程中,我们通过设置情境化的社会问题,希望让科技更有温度、更有意思。”

按照赛程安排,从现在起到3月31日是网络预赛阶段,4月中旬将发布决赛名单,5月中旬将在北京进行现场决赛。比赛将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每支队伍最多包含4名学生和1位指导老师。而在决赛现场,来自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比赛团队还将被打乱重新分组,组成一支涵盖不同年龄层的大型科考队。考核也将采取“现场出题”的方式。

据了解,大赛建立的集学习、展示、交流功能为一体的创·造者学习平台,将成为一个持续运行的创客活动网上社区。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