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祖籍江苏,出生在新疆,童年在兵团度过,大学就读于长春师范学院,毕业后到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工作,足迹跨过了大半个中国;
他30岁作为“北京市青年干部出国培训学习项目”的50名成员之一,赴美留学攻读教育学硕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
他五年内走遍学校的各个管理岗位,当过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常务副校长;
他34岁接过老校长马成营的班,成为北京最年轻的示范高中校长;
他43岁成为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育集团校长;
他46岁进入“名校长”行列;
他是学生眼中充满智慧与创新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的良师益友;
他是老师心中民主、平等、包容,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现代化学校管理者;
他,就是陈恒华,23岁误打误撞闯入教师队伍,到今年,刚好又是23年。
接班
34岁当校长,他说“无知者无畏”
1994年,大学毕业的陈恒华处在国家包分配和自主择业的临界点上,面临多种选择:留校,去新疆,回江苏,来北京。经过一番矛盾和挣扎,陈恒华为自己选定了人生的方向: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创建于1951年的北京二十中,最初是一所面向工农兵子弟的学校,因为生源复杂,很多年以来一直是海淀有名的大、破、乱学校,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1979年马成营校长接手。在马校长的治下,二十中学以“德育为首,全面发展,追求一流,办有特色”为办学方针,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2004年进入到北京示范高中的行列。“点石成金”的马成营校长,与时任十一学校校长的李金初,并称为海淀教育界的“南李北马”。
34岁的陈恒华,接的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的班。分量之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1997年,刚刚工作三年的陈恒华,从一名普通化学老师成长为高一年级组组长,又经过三年,被提拔为校长助理,从教学转岗管理。“以我的性格,我非常自信,当一个好老师没有问题。我当班主任、年级组长的时候,所在的班和年级都是非常优秀的,自认为还是挺适合当老师的。”陈恒华说,最初走向管理岗位也有过纠结,但他认为学校管理人员是另一种形式的老师,只是课堂有所不同。
干了一年校长助理的陈恒华,被破格提拔为教学副校长,那一年,他才30岁。马成营校长对这个年轻人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认可,可见一斑。当上教学副校长的同时,陈恒华作为“北京市青年干部出国培训学习项目”的50名成员之一,赴美留学攻读教育学硕士。一年的学习,他最终得出结论,“中国的教育只能走自己的路,照搬谁的都不行。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有我们自身形成的一些特点,有特殊的文化土壤,这些我们都要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