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所谓坚持,也许是一种沉浸与热爱

时间:2017-06-28作者:海燕来源:教育家杂志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更是家长自身成长的过程。十年前,这句话是在书本上看到的,十年后,这句话成了我生活的注脚。在亲子关系的磨合、发展过程里,我越来越意识到:与其说引导孩子找到一个方向并且坚持下去,不如说是发现一件自己和孩子共同沉浸与热爱的事情,在那个过程里经历曲折与乐趣。

儿子5岁的时候,受到微信圈和身边朋友们五花八门“教子心法”的鼓动,加之对自己工作的大学里那些建筑学专业学生书画挥手即就的羡慕,我毅然给孩子报了绘画班。报名的时候,老师好心劝我:“反正一上午一个多小时的课,来都来了,结束了我们还有一个连在一起的书法班,你的孩子过一年上小学,学学书法打打基础不是挺好的嘛!”想想也对,自己陪一个小时也是陪,多一个小时又何妨,更何况美术书法连上还有报名优惠——事实证明,这个“精打细算,实惠多多”的想法还是比较坑的,在教育这个特殊的语境里,有些折扣是没法打的,有些优惠也就很难一厢情愿地兑现。

一开始的几次,孩子算是积极,新环境、新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但是第四次开始麻烦就来了,儿子死活不愿意去,后来的日子:哭闹、耍赖、找借口……去兴趣班简直像要给他上刑一样。在一次相对激烈的冲突后,我狠狠打了儿子的屁股,数落他不知道珍惜机会——此前我参加过一些支教活动,亲历了山区、牧区那些濒于失学孩子的环境,总觉得生于城市的孩子简直是在天堂一般。谁知,逐渐平复了情绪的孩子怯怯蹭到身边,抽噎着说:“妈妈,我喜欢画画,但是喜欢在家里画,你送我去画画班,那里像是监狱!我们只能坐着,不让玩……妈妈,求求你了,让我还在家里画吧,行不行?”

随着孩子的叙说,我突然意识到,3个小时的室内时间,扪心自问,我一个成年人是不是愿意把一个上午的时间闷在教室里呢?更何况是一个年仅5岁,生性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呢?也许有那样安静的孩子,但是,是不是我的孩子也必须那样呢?他有自己的天性。那一天,我矛盾而纠结:悔恨自己一个搞教育的人,竟然忽略这么简单的教育事实和规律,可是,如果这时候支持孩子放弃,会不会促使他形成这样一个认知:不愿意做的事情,哭闹和讲条件是可以躲避的?毕竟,我希望他能够把一件事情坚持下去。于是,我和孩子达成了协议,后面还有4次学习,每次只学画画部分。孩子对这个结果表示认可,后面自然没有了抵抗。

但是,这样就结束了吗?我的心里很没底,眼看周围的朋友们周末忙着送孩子去各种兴趣班,什么芭蕾、武术、马术、滑冰……我这个总是喜欢窝在家里涂鸦、摆弄汽车模型的小家伙,眼看明年上小学,他难道就真的这么“混”下去吗?

这一年的夏天,我参加一次业务培训,一位生涯教练用一个强有力的问题 “横扫”了我们:“回想近一年来,你真正为自己做过的那件事是什么?不是别人,孩子、父母、配偶做的你顺便受惠,都不是,是自己!如果没有,接下来的一个月,如果你打算真正为自己做一件事,那会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真的把我问住了。回想当下的生活境况:自己调整到新的部门岗位,很多都要从头学习;孩子马上小学一年级,需要花心力关注辅导;父亲生病住院,每天我和母亲都要奔波照顾;先生事业上升期频繁出差,基本把家事放在我身上……我的生活用“一地鸡毛”来形容也差不多。哪里还想到过“自己”?但是那一天,那个问题确实让我扎心了。一瞬间竟然在脑子里横冲直撞地冒出来两个:古琴!说到这个问题,算是二十几年的梦想,但是我可以找出100个理由不去,害羞、乐盲、年纪大、学费贵、没时间……但是最后,当二十几天后我坐在琴馆里,用僵硬像树杈一样的手指笨拙地拨弄琴弦的时候,那些看似问题的问题也就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此后,我便经常在家里弹琴,从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一首开指小曲,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我的手笨吗?不管,谁生下来也不会,不都是慢慢学的嘛!反正那个声音低沉悠远,不聒噪扰民。孩子也经常没事就摸摸我的琴,拨拉拨拉弦。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