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让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

时间:2017-09-22作者:郉晓凤来源:教育家杂志

在这里,有丰富的海洋生物活体的“ 海洋世界”,有琳琅满目的海洋生物标本与化石,有渔民们经营海洋,发家致富的各类生产、生活工具,学生们可以深切地感受海州湾畔的人情风貌。他们在亲密接触五光十色的海洋生物、欣赏奇特瑰丽的海洋世界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在课程基地建设的过程中, 海中积极开发“ 活动发展课程”,有“ 星光大道”“ 优秀毕业生”长廊,“ 激情校园”大舞台等德育平台。学校定期开展“ 海之韵”艺术节、 “ 海之帆”体育节、 “ 海之星”科技节、“ 海之馨”读书节等海洋文化系列活动。海中组织百灵鸟播音社、海之恋合唱团、海贝文学社、海菜花剪纸社、海娃沥粉画社、海之缘舞蹈队、心语港湾心理社等多种学生社团活动。海中还在学生中设立校长助理、处室主任助理、年级主任助理、班主任助理等多层级助理岗位,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 人在海中央,海中大可为”,海中切实发挥“ 海中大舞台”的作用,确保活动主题鲜明、计划到位、常态展示,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

高效课堂,吹皱一池春水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工作的“ 道场”,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按照既定计划演绎的蓝图,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旅程。

“ 自学质疑、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经验点拨”是海中高效课堂的十六字方针。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享受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是海中的“ 课堂宣言”。海中正是依据生活德育、人本德育、体验德育、欣赏德育、生命德育等新视角,将其融入整体的学校道德课程体系建设中,通过课程和教学、体验与活动、环境与学习等多种方式方法,实现整体育人的目标。

刘兴法表示,海中课堂的最大魅力就是师生思想的高度统一,是一种深入骨髓的“ 尚学”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海中经过不断探索,摸索出符合学校实际的“ 蓝色课堂”——“ 自主发展大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以“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突出“ 民主与平等、自主与合作、探究与生成、个性与发展”等基本内涵要求,建构出“ 学案先行,自主质疑;同伴互助,合作交流;互动探究,讨论生成;拓展延伸,迁移运用”的校本教学模式。

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与学生可以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主质疑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灌输转向思考发问。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课内与课外,学生的多种智能因素在相互碰撞中得到激发,在展示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在于灵魂的感召,在于唤醒、鼓舞每一个学生所具有的丰富潜能。”刘兴法如是表示。“ 自主发展”课堂模式追求的是“ 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给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海中的课堂,有亲密的师生关系,有愉快的小组合作,有积极的探究式学习,有深层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更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在实施过程中,海中坚持以“ 学案、教案、巩固案”为抓手,精心设计“ 教学案”,突出学生的学习思路,突出教师的学习过程指导;坚持“ 设计”示范、“ 展示课”示范,引导教师不断反思,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方式上,海中注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说,规定每一节课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三分之一,而用大量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质疑,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让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让学生唱主角。学生的特长、潜力得到一定的展示和拓展。在学习方式上,海中的课堂已经没有讲台,没有安静端坐的学生,学生或站,或坐,或在教室走动,他们自主板书、讲解、质疑、交流。这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这也是海中在生源质量一般的情况下学生成绩能够大幅提升的根本原因。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