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学校要建立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发挥好课堂主渠道的德育功能,使小学生逐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并能够践行。
将价值观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
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深入学科教师内心。学校的主要工作就是育人,其核心是育德,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因此,学校通过专家培训、同伴分享、组内教研等形式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深入学科教师内心。引导教师再次学习和践行《新源里第四小学教师文明公约》,通过自己在课堂中文明、公正、敬业、诚信、友善的行为,为学生做示范,成为学生的榜样。学校也通过每年4月份的督导问卷、12月份的“ 三满意”教师评选,表彰先进,让教师们“ 心有榜样”。
以语文学科为主导,梳理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体系。通过对小学三年级的周课时进行计算发现,学生一天的平均课时量中语文课比重最大,占64分钟,因此教育教学部门联合,从语文学科入手,系统梳理小学各年级语文学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目标体系。为此,学校在原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体现。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具体化,更让学科教师站在育人的高度,深刻理解每一节课的价值观教育目标以及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引导教师将价值观教育当作一项科研去做,边行动、边研究。
与儿童文学阅读课题结合,推荐价值观教育经典书目。为提升语文课堂实施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学校结合此课题,围绕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要求,为学科教师和学生推荐好书,并为学校图书馆购买图书,以供师生借阅。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祖国,热爱祖国;让学生在读名人传记的过程中,心有榜样;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学习诚信和友善。
以品德课为抓手,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以品德课为抓手,由品德学科区级骨干教师梁宏慧老师牵头,重点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六一讲话中的“九问”“三不比”“五比”“三不嫌”与教材内容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将“三不比”中的内容与四年级上册《购物时要节省》的内容相融合,通过课前对家庭经济来源的调查了解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从而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课上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两难道德情景的创设、辩论等多种方式,促进价值观教育在品德课堂落地。
加强学科间相互配合,发挥综合培育价值观的作用
学科间横向配合,形成价值观教育合力。以爱国教育为例,除了品德课大容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语文学科中,小学阶段的上百篇课文都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数学学科同样可以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如学校穆晓媛老师在《秒的认识》这一课,先播放一段“神舟十号”发射场面,并特别突出了“10秒、9秒……”的倒计时过程,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航天事业中的作用,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好数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