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家长配合,让价值观教育事半功倍。在四年级的班会上,班主任充分利用数学课所学的时间这一课内容,引导孩子们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孩子们制定21天作息时间表。教师负责督促孩子按计划实施、及时记录。同时,班主任主动与家长沟通,请家长至少持续21天引导和督促孩子。看似任务式的延伸,实则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家校双向互动,且最终对学生的好习惯养成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完善校本课程,丰富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教学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进课表,形成长效机制。京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蕴含着宝贵的价值观教育资源。三年级同学在学习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过程中,了解到了抗日英雄小铁梅对祖国的爱、对奶奶的孝。《铡美案》中包公的公正无私,《精忠报国》中岳飞的深深爱国情,《智斗》中解放军的勇敢、坚强,都令学生们深受触动。而京剧艺术本身蕴含的传统礼仪,也是值得孩子们长期学习和践行的。
依托校本课程,丰富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教学资源。创意生活家、书法、摄影、合气道、拉丁舞等三十门校本课程正在每周一小时的社团活动时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以我校教师为主,大学教授、教辅中心专业教师、社区志愿者、家长志愿者为辅进行教学。
以创意手工染社团为例,通过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手工染的发展史及相关知识,更在动手实践中提升了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对生活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摄影社团同学们拍摄身边的榜样,并通过国旗下讲话宣讲榜样的事迹,已收到良好效果。
深入落实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我和社会。2011年9月至今,学校依托《小学生涯教育》教材,利用校本课和班会课时间,通过生涯认知、认识社会、热爱生活、学习与生存、认知社会、生涯探索、生涯准备八个版块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帮助学生建立起所学知识与理想追求之间的联系,规划自己的人生。生涯教育,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有力补充,对我校学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会大课堂活动课程化,价值观教育科学、规范、有序落实
社会是一个人成长磨砺的课堂,它就像一本没有文字的书籍。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失时机地带领孩子们走进它,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学校根据德育重点工作的要求,实现了社会大课堂从简单的“春秋游”向“课程建设”的转变,确定了新源里第四小学社会大课堂10个资源单位,并制定了课程建设目标、内容、活动手册,实现了走进新四小的孩子,在六年的社会大课堂课程中“六走进”,即:走进社区社会,走进剧场剧院,走进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同时参与公益活动和拓展活动,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