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2019搜狐教育盛典:多元视角聚焦教育创新与未来教育

时间:2019-12-11作者:王湘蓉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12月10日,“2019搜狐教育年度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300余位权威教育专家、知名学校校长、教育从业者,共同聚焦教育创新、未来教育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变革,反思教育现状,探索中国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之路。

2019搜狐教育盛典:多元视角聚焦教育创新与未来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建行大学首席学习官、执行校长薛胜利,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中心主任蒋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出席本次盛典并发表主题演讲。搜狐公司运营及人力资源副总裁张雪梅,搜狐网总编辑王海涛,搜狐网副总编辑晏成出席本次盛典。

 

2019搜狐教育盛典:多元视角聚焦教育创新与未来教育

晏成

 

搜狐网副总编辑晏成发表开场致辞,他表示,教育牵动着每个家庭、每个人,终身学习理念也在信息时代不断强化。教育之于人,于外提升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化需求;于内陶冶情操,磨砺品行与素养。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道路上攻坚克难。但技术只是教育的手段,不是目的。教育要有温度,在互动中潜移默化地生长。“如今,教育改革进入进入深水区,对于媒体来说,做教育要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对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我们坚信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未曾改变,教育的育人本质依然如故。”晏成表示。

 

五大主题演讲聚焦未来教育

盛典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发表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主题演讲。

 

2019搜狐教育盛典:多元视角聚焦教育创新与未来教育

顾明远

 

顾明远表示,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也在改变着教育。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已经不再只依靠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获得知识,而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获得信息和知识。我们需要培养创新人才,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因此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改变,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顾明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而其前提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发表了《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的主题演讲。朱永新表示,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开卷有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把有限的时间读真正的好书。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朱永新认为,学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只有当教师、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教育才能达到最好状态,应该让更多人拿起书来和最伟大的智慧对话,真正拥有阅读生活的人,才能真正享受精神生活带给他的宁静和幸福。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发表了《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演讲。钟秉林表示,一所学校能培养好人才,需要教师坚持教学育人,学校要形成优良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校风学风,这些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钟秉林认为,我国教育今后的发展还要提高质量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上,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2019搜狐教育盛典:多元视角聚焦教育创新与未来教育

薛胜利

 

建行大学首席学习官、执行校长薛胜利表示,如果说职业教育是一盘大棋,那么建行大学就是其中的一个棋子。建行大学要走出金融街,走进更广袤的大地,正如新金融搭建多种场景,将金融活水引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行大学也可以将知识的活水引入到更多的场景中去,让终身学习的港湾与大家为邻为伴。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中心主任蒋里发表了《人工智能——未来教育的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演讲。他介绍了“Computer”一词含义变化的过程,并引出“未来是否真的会有很多工作被机器人所替代”的问题。蒋里表示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领域都慢慢被AI改变,比如游戏、物流、金融等等。

 

2019搜狐教育盛典:多元视角聚焦教育创新与未来教育

蒋里

 

蒋里认为,有必要让学生提前15-20年接触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设计思维,点燃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引领未来的人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表了《从应试教育突围》的主题演讲。杨东平表示,在基础教育问题上,我们应该有清晰的人文主义的立场,追求不被科技神话所支配的学校和社会。

 

2019搜狐教育盛典:多元视角聚焦教育创新与未来教育

杨东平

 

杨东平认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首要症结不是公平和质量,也不是教育经费或资源的低效使用,而是学校系统组织方式的落后。“我们已经生活在互联网和智能机器人的时代,但是‘教育身体’还沉浸在一个世纪以前的科举教育传统之中,如果我们对教育竞争不敏感,就没有未来可言。”

 

三大论坛畅谈教育创新与变革

圆桌一:教育创新与未来学校

在圆桌论坛环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芬兰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 Mari—Anna Suurmune,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探月学院创始人王熙乔,一土中学学术校长韩东就“教育创新与未来学校”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019搜狐教育盛典:多元视角聚焦教育创新与未来教育

 

杨东平表示,教育如果要发展,就要开放教育、解放教育,就要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业,让教育家办学。

前段时间,OECD发表了一个有关教育的榜单,芬兰获得了第7名。但Mari—Anna Suurmune表示,稍显落后的相关排名并不会引起芬兰对教育政策、教育理念的改变。目前,芬兰也在对各个层级的教育进行改革,但是一些核心价值,如为所有人提供优质、公平和免费的教育是要贯彻不变的。另外,她表示要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热爱学习、终身学习。

刘坚表示,对于教育需要提出了三个拒绝。第一,拒绝应试教育的成果。中国不缺应试教育,中国不缺用纸笔能够表达学生成长的教育,纸笔成果表达之外才是我们所缺乏的。第二,要拒绝单纯以仪器设备为主导的成果。不是不要仪器设备,而是仪器设备要服务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内涵。第三,拒绝以写书、写文章、发表学术论文为标志的成果。因为我们发现如果这样,成果主要的创造者、主要的持有者就会更多关注于发表文章本身,而不是关注于教育实践的改进。“教育创新需要核心素养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公益精神滋养。”刘坚总结道。

1997年出生的王熙乔创办的探月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校。王熙乔表示,探月学院的目标是培养内心丰盈、积极行动的公民。他介绍说,探月学院将教育分成三个类型,对象是学科的“学科学习”,是问题的“项目式学习”以及核心素养和哲学的学习。王熙乔认为,教育的发展需要提供优秀的教育者能够发育起来的环境。

一土中学学术校长韩东认为,一土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土”。孩子的生长和植物的生长是很相似的,需要养分和环境,也要进行“光合作用”,自我生长。所以一土的课程体系就像“树”,根基是核心素养的培养。

圆桌二:学校的生长与重塑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北京21世纪国际学校校长范胜武,新东方助理副总裁、北京新东方学校副校长谢强,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小学校长白纯舵,《财经》杂志主笔、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马国川参加了“学校的生长与重塑”这一话题的讨论。

 

2019搜狐教育盛典:多元视角聚焦教育创新与未来教育

 

夏青峰认为教育应该是“生长”,而不是“重建”,我们无法确定重建的方向就一定是对的,万一失败了,学校里那么多孩子谁来负责?

针对这一问题,马骏坦言,十年前她认为最好的教育是中西合璧、扬长避短,现在她认为,(最好的教育)一定是体制内和体制外联起手来,共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的教育)。“体制内的人坚守,在质量方面做得很好,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体制外的创新、实践、突破和挑战也都非常好。”马骏表示。

范胜武则认为 ,“生长是往前走,改变同样是往前走,但是改变要推翻部分原有的教育模式”,当教育遇到实际的问题时,学校就应该改变。比如学生讨厌学习,讨厌作业多,讨厌考试,就应考虑是否可以不布置作业或者少布置作业、不考试或者少考试。

谢强针对国际教育的现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国际学校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过于给学生自由,给学生尊重,但是对成绩要求非常之低,尤其一些大量的理科学习,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式学习,学生达不到较高的学习水准,家长就会很着急。”因此,他认为公办教育可能重新登回顶峰。

谈及生长,北京市大兴区第五小学校长白纯舵表示,第五小学在大兴区属于传统学校,仍然面临生长的问题。“一个学校需要生长,它就像人的生长一样,需要肌体,需要能力,需要灵魂。”

圆桌三: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贾积有,北师大高精尖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卢宇,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委会秘书长肖海明,学霸君合伙人兼首席科学家陈锐锋,西瓜创客创始人兼CEO肖恩,作家、《逐步》和《格外》作者李一格就“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2019搜狐教育盛典:多元视角聚焦教育创新与未来教育

 

贾积有表示,语言技术包括语音文本处理和语言教学结合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这就是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影响一个最重要的体现。人工智能有很多应用领域,搜索引擎是这个领域重要的体现,搜索引擎已经成为老师必备的工具,从早期基本能力的教学,到某个知识领域的搜索。这是人工智能对教育最重要的影响。

卢宇表示,近期来说,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变革有助于老师繁重任务的减轻。“例如把老师圈在屋子里批改考研试题,这是多么无聊的事情,完全可以用机器方式的学习来做,而且做得比较准确。”但长远来看,我们本质上对人的认知,对于大脑的认知,其实几乎还是黑箱状态,人工智能结合脑科学方面如果能在未来出现成果,会产生本质性的变革。

肖海明表示,未来的教育变革无论怎么改变,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人工智能时代有些时候老师们在学识上积累非常多,但在一些处理问题的思路和视野上不一定有学生强,我们提出游戏化教学理念,希望老师能够和学生在心态上平等,未来老师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上的玩伴。

陈锐锋表示,未来人工智能跟教育学习相关的有三个连接可以再突破:第一,连接人与内容,可以做得更好更流畅,内容做得更精细化;第二,连接人与人,把老师和学生连接的更紧密,未来还能把学生和学生、老师和老师之间也进行连接;第三,连接人与机器,现在数据采集后回馈的还不够,对于跟教育相关的垂直领域的反馈能帮学生学得更好。

肖恩表示,“人工智能+教育”只有在更多数据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智能。这是底层逻辑,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是数据的安全性,而是伦理问题。“假如有一个人特别懂我,而且那个人又不是一个真人,我们面对的伦理到底是什么?我会不会爱上那个人?讨论人工智能对于每个人的数据搜集会不会对我们的未来造成影响是很重要的,这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去理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

在搜狐教育盛典期间,搜狐教育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搜狐教育研究院的使命是准确把握教育行业脉搏,解读教育动态,剖析教育现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覆盖高考、家长帮、中小学、留学等教育细分领域,已邀约百余名教育专家,满足千万优质教育用户需求。搜狐教育研究院希望借助平台的优势,为不同受众提供专业权威的教育服务,旨在打造一个教育内容媒体专家库。

 

2019搜狐教育盛典:多元视角聚焦教育创新与未来教育

搜狐教育研究院启动仪式

 

在本次搜狐教育盛典期间,建行大学、人文清华讲坛、明远教育基金会、新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21世纪教育研究院获得搜狐教育年度总评榜“年度影响力教育品牌”。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