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教育家》杂志2020年4月刊第4期

时间:2020-06-22作者:编辑部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教育家》杂志2020年4月刊第4期

 

卷首语

01 “后疫情时代”的教育价值观念之思/王殿军

P06 议题

疫情对于教育而言需要思考什么

07 培养学生的大视野、大情怀、大担当/于漪

08 线上学习不是课堂搬家/顾明远

09 一流人才的基础是砥砺一流品行/林崇德

10 教育要培养真与诚的人/叶澜

11 成为“顶天立地的中国人”/王欢

12 生命教育是第一位的/郑瑞芳

13 学习将发生在学生的足迹所至/刘可钦

14 要深度思考教育的核心问题/刘希娅

15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还在路上/陆云泉

16 应让中医进入课程/孙先亮

17 看到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李素洁

18 对痛苦的体味使生命教育更加深刻/孙睿

19 最重要的成长是责任心的提升/易国栋

20 在“痛定”后“思痛”/杨雄里

21 师生在,课堂就在/邱勇

22 立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格局办一流大学/李元元

23 用科学改变世界/陈十一

24 大学必须培养出承载人类发展的创新人才/施一公

25 离开教师,没有教育/杨勇

26 让家国情怀牢牢扎根心间/葛道凯

27 在民族复兴的大业中履行教育的担当/邓云锋

28 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郑邦山

29 科学思考疫情对教育发展的冲击/王海燕

封面人物

30 仝小林:孩子们,中医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王湘蓉 王楠

治理

36 家长教育参与:实现学校治理的品质提升/李家成

38 相向同行,共绘育人同心圆/崔西展

40 构建区域教育新生态 增强教育发展新活力/李黎

43 建立区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兴样本/王群会

47 推进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之天桥探索/张萍

研究

51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改进浅谈/周赞梅

54 播下太空种子 盛开“五育”之花/李素云

脑科学与教育

56 信息加工中乐观偏向对教育的启示/袁文颖 马燚娜

58 情绪如何影响人的道德判断/吴杰 刘超

60 让学习回归大脑的社会本性/汪寅 臧寅垠

63 通过面孔与肢体动作识别和调节情绪/罗文波 李帅霞

66 疫情下的身心健康:睡一个好觉的重要性/胡晓晴 李馨

竹风

68 让线上教学有模有样、保质保量/张凡

70 爱心战“疫”下的心灵关怀/耿姗姗 杨志亮

72 最爱这万家灯火/张园伟

B1 “疫”情面前,我们不怕!/潘成功 黄建华

B2 开辟“四化”路径,助力空中课堂/陈筑

B3 每天坚持“十个一”,健康成长有出息/胡福进

B4 结合学生特点,开展“项目化”学习/范丽玲

B5 见“疫”勇为,“疫”不容辞/王春辉 吴金云

B6 围绕“精”字做好“网上教育”大文章/宋艳红 马琚生

B8 “六部曲”中,“宅家”学习精彩纷呈 / 刘继明 李淑菊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