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滚动新闻:

【课题研究】谈“网红”色变 难道不是另外一种浅薄?

时间:2020-07-06作者:刘云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论坛因为一位“网红”炸开了锅。起因是当地小学六年级的期末考试中,“网红”李子柒作为阅读理解题的材料出现语文试卷上,并配以其粉丝数的介绍。一位家长在论坛中发言表示,“出卷老师知识浅薄”。

在家长看来,对李子柒粉丝数的展示是一种错误引导;有人认为,将李子柒作为阅读材料会带偏孩子的价值观;有人表示,李子柒不能与袁隆平相提并论,“网红”难登大雅之堂。但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在,各行各业“网红”层出不穷的当下,谈“网红”色变,难道不是另外一种浅薄?

“网红”指的是借助互联网走红的人,早可追溯至“凤姐”“芙蓉姐姐”,近可谈“李佳琦”“李子柒”。不可否认,由于网络的低门槛和网民素养的参差不齐,网红中鱼龙混杂;“审丑”现象日渐兴起,公众对网红也有了为了流量不择手段、“作妖作秀”的刻板印象,甚至谈“网红”色变。而就李子柒本身来说,她以视频为媒介,展现田园生活宁静的画面,记录自己种植收获、丰衣足食的过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美食,是一位正向的“网红”,并无“作妖作秀”的污点、负面。

将李子柒事迹选入小学语文试卷,究其本意有二:一是考察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概括信息的能力;二是作为为理想而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圆梦的典型,可以起到鼓励孩子的作用。从这一层面来讲,李子柒作为材料并无不妥。而对其粉丝数的展示与上文对袁隆平事迹的梳理,从表达方式来说,目的一致——展现主体的成就,增加说服性。只是两者职业不同,所以表现手法不同罢了。将李子柒的成就与袁隆平的功绩进行横向对比,认为两者有着天壤之别,这种想法未免过于狭隘,每个行业中努力奋斗的人都值得尊敬。

“网红”作为新兴职业已然有了新的发展态势,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眼光来正视这一发展,这是社会所需要的,更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作者:刘云)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版权所有:教育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