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李菲:山外有大大的世界

时间:2020-11-18作者:王跃来源:教育家杂志

“听我说谢谢您,李菲老师,因为您的回来,我们知道山外有大大的世界……”,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哈尼奕车山寨处,大羊街乡车普小学的六年级教室里传出了动听的歌声。伴着稚嫩的童声,记者目睹了返乡任教、获得首届“奕车之花”荣誉称号、2019年入围“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的“95后”老师李菲的风采……

奕车人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目前全世界仅有3万多奕车人。其中,2.7万千奕车人居住生活在云南省红河县的大羊街乡、浪堤镇、车古乡三个乡镇。生于浪堤镇妥勺村奕车人家的李菲,2018年秋毕业于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当地第一个走出大山,又一心回到家乡当乡村教师的女大学生。

 

李菲:山外有大大的世界

 

想让更多奕车子女看山外大大的世界

 

奕车人居住的山寨普遍小、人口少,村里的学校只是分年级办的教学点,一、二年级在村里由一个老师教,三、四年级集中在大一点的村寨由两个老师教,五、六年级集中在村委会所在地的村寨读。李菲说:“好在自己不认字的父母开明,不认为送女孩子上学是在帮别人家出力,遇到的老师个个都用心教我,鼓励我好好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所以,虽然我6年小学上了三所学校,但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

上小学六年级时,班主任许定琼老师拉着李菲和其他几个同学到县城和州府蒙自参观、学习、游玩。李菲被山外五彩缤纷的大大世界深深地吸引了,她做梦都想如果能生活城市里多好呀。许老师告诉他们:“孩子们,老师只有能力带你们看县城、州府这样的小城市,只要你们好好读书,老师还没有去过的省城昆明、首都北京等大城市,你们自己都可以去看,甚至以后在那里工作和生活!”

为了能看到许老师讲的省城昆明、首都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李菲更加刻苦地学习,顺利地进了初中,又考进办学条件好的高中。2015年秋,李菲如愿考上了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英语教育专业。

李菲表示,丽江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每年来丽江旅游的国内外游客非常多。读书三年,寒暑假时间,基本上都是到与旅游有关的公司实习。一是接触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二是能减轻父母供自己上大学的经济压力。

2018年秋,李菲要毕业了,多家旅游公司向她发来了入职邀请,都被她一一婉拒,她坚定地选择回到大羊街乡成为一名特岗教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奕车人走出大山去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但是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干的基本上是收入较低的体力活,无法供养儿女,只能将孩子送回山里请父母照管。而老人大多只忙得盘山上的田地。老人们不认字、不会说普通话,对孩子的照管基本上都是放养,只能做到不饿着、不冷着。送学龄孩子去上学,大多也是把学校当成托管所,对孩子们的学习起不到多少激励作用。长此下去,就算奕车人走出大山,还是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李菲说:“我算是奕车女孩子中因知识改变命运的幸运儿啦!要不是当初有无私奉献、坚守乡村的老师教我们,我哪有机会出来看见山外大大的世界!假如连我都不愿意回去当老师,帮助本民族的孩子带着知识去看看山外的大千世界,你说喊其他的老师来坚守深山老林,培养山里的孩子,说得过去吗?所以,我得回来!”李菲想把曾经感受到老师的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奕车人用知识改变命运,过上越来越幸福美满的生活。

 

从“头”开始,用心和奕车孩子做朋友

 

2018年9月,李菲如愿当上了红河县大羊街乡车普小学的特岗教师。

车普小学是一所村完小,在校生常年在600人左右,教职工22人,99%的学生是奕车人的孩子。刚入学的孩子基本上听不懂普通话,更不要说讲普通话了。所以,一年级学生是(哈尼话、普通话)双语教学。

李菲从教的第一个学期,校长分配她去教一年级兼做班主任。

当她第一天走进教室站上讲台,看到台下坐着45名学生,她惊呆了。孩子们满头都是又脏又乱的头发,更夸张的是女生,几乎看不到她们的眼睛,因为都被蓬松而凌乱的头发遮挡住了。正当她不知如何开口跟孩子们打招呼时,她听台下的孩子们在窃窃私语:我们班老师好漂亮……

漂亮?对,就从“漂亮”二字给孩子们讲起吧。李菲问孩子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漂亮?”孩子们大声回答:“想!”“那,老师帮你们洗头、剪下头发好不好?”孩子们都说:“好!”于是,李菲从教的第一天成了名副其实的“美发师”。一天的辛劳换来了全班同学的“漂亮”“帅气”,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纷纷问李菲:“老师,您怎么那么厉害?”李菲说:“只要大家好好读书,将来肯定会比老师更厉害!”一个学期下来,李菲老师教的学生成了车普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李菲说,她有今天,说白了就是教她的老师用心对她好,她把老师看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把老师讲的话当“圣旨”。所以,从执教的第一天开始,她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做学生心中的好朋友。

李菲学过古筝,她在学校宿舍里弹古筝时发现有学生在门外偷听,就把学生叫进来听,还热心地教学生们弹。一天,一个学生不小心把弦弹断了,吓得眼泪都出来了,李菲赶忙安慰:“没事,这说明你很想把古筝弹好,弹古筝与学语文、数学一样,只要多练习,肯定一天会比一天好的。”

哈尼山寨的古茶远近闻名,奕车的山上古茶更是茶香味美。李菲就把家中有古茶树的学生喊到宿舍,手把手地教泡出好茶水的手艺,讲解茶文化,再让学生回家教给大人。

李菲用心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有什么心事、难事都愿意同她讲,她也尽心尽力地帮学生排忧解难。李菲成了越来越多学生心中的好朋友,她讲的话也成了学生心中的“圣旨”。所以,她所教班级科目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李菲也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调去接手教五年级的语文和英语。

 

走村串寨去家访,争取学生家人的支持

 

接手教五年级,李菲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学生普遍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身为奕车人的李菲深知,问题的根源在于奕车人长期生活在深山老林,早播种、早收果、早生孩子、早享福的传统观念在奕车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大家都认为送女孩子读书是在帮别人家出力,女孩子读书越多,上学的时间越长越亏本,内心深处就没有支持女孩子多读书的动力。女孩子自己也认为读多少书也没有早早嫁个好人家实在,读书的兴趣自然不大。

李菲认为:要教好高年级的学生,首先得转变学生家人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家人的观念最实用的办法就是一家家地去家访,用自己的例子让学生的家人明白,女孩子读好书一样有出息,一样可以拿工资吃饭,一样有能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生小花的爷爷之前听孙女回来讲,新分来教她们的李菲老师不仅是大学生,还是奕车姑娘,人长得漂亮、知道的还多,孙女说不想早早地找婆家嫁人,要听李菲老师的话,好好读书,将来靠知识拿工资吃饭,孝敬父母。小花爷爷说:“别听你们老师吹,我不相信你们老师是奕车姑娘。”直到去年6月的一个晚上,小花和几个同学领着李菲老师去小花家里家访,小花爷爷问了李菲老师几个奕车人的习俗,听了李菲老师讲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读书的经历,才确信李菲老师真的是奕车姑娘。小花爷爷说:“既然我们奕车人中已经有女孩子靠好好读书出来,拿国家的工资吃饭,我相信我孙女也可以的。”

从此他不但支持、督促孙女听李菲老师的话,还在村里讲李菲老师的例子,号召留守山寨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支持、督促自己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们读好书,像李菲老师一样,为奕车人跟上时代的进步、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贡献力量。

李菲有意把自己上大学、外出旅游时拍在手机里的照片翻出来给同学们看,让学生们知道山外大大的世界五彩缤纷、很精彩。她辛勤用心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果实。一个学期下来,李菲老师接手教的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李菲成了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之一,学生们心中的愿望都是让李菲当自己老师。

李菲是红河县哈尼奕车文化协会首届评选出来的“奕车之花”。现在是红河县哈尼奕车文化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红河县哈尼奕车文化协会名誉会长何居黑说:“她回乡两年来不但书教得好、深受大家的好评,还在协会推动革除奕车人早婚、红白事大操大办等旧陋习,树立尊师重教、倡导山寨文明新风上做了许多实事。她是当今奕车年轻人的榜样,奕车人的骄傲!”

 

用学生熟悉喜欢的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车普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们都是通过双语(哈尼话、普通话)交替教学。学生上完二年级升三年级时刚刚适应老师的纯普通话教学,接着又增加了一种语言的学习,特别是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又长得基本上一样,怎样让学生区分记住英文字母、单词、句子呢?李菲的办法是发挥奕车人天生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优势,把英语单词、句子编进学生熟悉爱唱的哈尼族奕车人的歌曲中,把故事性强的英文课文编成情景剧让学生变换角色轮流上台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乐中记住知识。

五年级学生小伟说:放学后,我们很喜欢拉着李菲老师去爬山看风景,去梯田里捞鱼摸虾捉泥鳅。因为在爬山比赛中李菲老师不但会大声给我们加油,还会喊爬山厉害的同学拉爬山慢的同学,告诉大家学习和爬山一样,学习好的同学要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只有大家一起上去了才好玩。去梯田里捞鱼摸虾捉泥鳅,李菲老师会问鱼、虾、泥鳅在哈尼话里怎么说,普通话里怎么读、怎么写,在英语里又该怎么读、怎么写,同学们觉得一种东西有几种读法、写法很有趣,拉着李菲老师出去游山玩水很开心,还能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李菲当车普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把奕车人团结、勤劳、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贯穿进少先队主题活动中,就地取材,把山上的树根、枝叶、花草,梯田里的稻穗拿到少先队活动室教少先队员动手制成手工作品,启发学生发现身边宝藏,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红河县大羊街乡中心校校长普欧伟说:李菲老师是最用心教书,最想帮助奕车人的孩子带着扎实、丰富的文化知识去山外看大大的世界的老师。

大学毕业时李菲就已经决定放弃大城市里的工作和生活,尽己所能教家乡的孩子,并向好的乡村老师学习。她立志同广大坚守奕车山寨的老师一道教好书,让奕车人的子女带着扎实、丰富的文化知识去山外看大大的世界,服务好国家,过上一天比一天好的幸福生活。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王跃)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