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共话疫情下教育的信心与发展,GET2020教育科技大会在京举行

时间:2020-11-23作者:姜乃强 周彩丽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本刊讯(记者姜乃强 周彩丽)由芥末堆举办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会,11月23日上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海内外的教育行业专家及从业者们,结合疫情带来的影响,畅谈分析了教育各细分领域的信心重塑与未来发展趋势。本次会议以“或跃在渊,教育的信心与发展”为主题,为期两天,设有1个主论坛和10个分论坛。

 

共话疫情下教育的信心与发展,GET2020教育科技大会在京举行

 

在会议开场致辞中,芥末堆创始人梅初九建议,中国教育机构在做好原有业务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出海,以探寻更多的发展可能和市场空间。同时,关注“以振兴乡村为基础的新农业新教育新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机会,抓住相关机遇。

 

共话疫情下教育的信心与发展,GET2020教育科技大会在京举行

 

大会上,百余位教育行业专家及从业者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其中既有老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者对教育的新理解,又有新晋在线教育机构从业者的新探索,还有出海代表、跨界挑战者、第三方服务者们带来的新思考。话题从疫后教育的发展到行业变革,从战略布局到未来趋势,从盈利模式到营销实践……嘉宾们从线上谈到线下,从国内谈到国外,多角度剖析了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可能。

嘉宾们的分享内容涵盖了早幼教、K12、职业教育等多个方面,素质教育、精细化运营、少儿编程、科技如何赋能教育等众多信息也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另外,对于教育培训行业普遍关注的话题,大会也进行了探讨,如教育OMO、营销获客、新基建等。

除了主论坛、K12、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传统保有设置,GET教育科技大会的必备项目——教育公益也再度亮相。今年,专注于解决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的蒲公英学校、以改善农民工子女(新公民)成长环境为宗旨的新公民计划、关注孤儿问题的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等多家机构代表从他们的工作实际出发,讲述了相关教育公益工作的现状、变化以及面临的问题。

 

共话疫情下教育的信心与发展,GET2020教育科技大会在京举行

 

对于“或跃在渊,教育的信心与发展”这一大会主题,芥末堆创始人梅初九表示,“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也是不凡的一年,疫情是一个绝对无法绕开的话题。在这一年里,包括教育在内的众多行业都受到了很大冲击,走入了低谷,但是不论是处于风口,还是陷入低谷,只要做好各种准备,就能长存。”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线下教育一度陷入停顿,不少企业倒在了“黑天鹅”的翅膀下。但在疫情之下,在线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全国数亿中小学生拥抱互联网,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家长对在线教育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在线教育的参培率和渗透率。

数以亿计的学生在线上课,促进了公办学校对在线授课的探索,其间虽然发生了很多意外甚至是笑话,但也让公办学校师生们积累了经验。此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就曾提到,“学校正常开学后,不能把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成果丢掉,要进一步保护好、发挥好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对于疫情带来的影响,梅初九提到,“整体来看,疫情带来的感受可以总结为‘两个没变’,就是家长、学生的需求没有变,教育的本质没有变。疫情之下死掉的机构,大部分其本身就存在问题,包括人才管理、财务等方面的风险防控问题等。”她认为,疫情也带来了教育的新机遇,比如教育新基建等。

会上,就早幼教、K12、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梅初九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幼儿园普惠工作推行到今天,托育普惠已为时不远;在“限内容、限收费”的政策要求下,K12校外学科培训最终的走向将是合国情、合学理、合法规;在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大前提下,未来几年中国就业职业教育将迎来新发展和新变革。同时,她建议中国的教育机构,在做好原有业务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出海,以探寻更多的发展可能和市场空间,让更好的教育来得更快。

自2015年以来,芥末堆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教育行业交流峰会,GET2020是芥末堆主办的第六届GET教育科技大会。为配合相关疫情防控工作,今年的GET教育科技大会在控制入场人数的同时,为了满足众多教育从业者的学习交流需求,主办方芥末堆通过ClassIn、保利威、快手等多个平台对部分论坛进行了海内外直播。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