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教育家》杂志2021年1月刊第2期

时间:2021-02-01作者:编辑部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教育家》杂志2021年1月刊第2期

 

卷首语· JUANSHOUYU

01 如何让校长“动”起来 | 陈春勇

师说心语· SHISHUOXINYU

06 别让家长群变了味 | 本刊编辑部

专题报道· ZHUANTIBAODAO

08 流动儿童“教育尴尬”,如何化解 | 本刊编辑部

10 倾听“流动”心声 | 本刊编辑部

1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流动儿童教育的新挑战 | 韩嘉玲

16 为流动儿童开一个图书馆 | 黄硕

18 “我很普通,但我很珍贵” | 王梦茜

20 在社区有个“家”,一个温暖彼此的地方 | 王梦茜

22 为流动儿童“ 点亮星空” | 陈媛媛

封面人物· FENGMIANRENWU

24 给留守儿童一个“ 温暖的家” | 吴爽 王赛

寻找大国良师· XUNZHAODAGUOLIANGSHI

28 跨越山河,他用音乐浇灌孩子的梦想 | 王梦茜

先行者· XIANXINGZHE

31 乡村孩子“摔”出美丽人生 | 黄硕

走进智慧教育· ZOUJINZHIHUIJIAOYU

34 信息技术赋能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 | 陈拥贤

心灵创可贴· XINLINGCHUANGKETIE

36 家校沟通,从“心”出发 | 余娟 胡辉祥 王秋莉

视点· SHIDIAN

38 虽历经风雨,却永怀暖阳之心 | 李香玉

校长论坛· XIAOZHANGLUNTAN

41 探究学校美育新样态,以美育成就教育期待 | 王喜凤 彭瑞敏 李香玉

治校· ZHIXIAO

47 “ 美学玩做”,营造童年幸福绿洲 | 黄硕 王海霞

50 学校发展新引擎:培育“新工科”素养人才 | 苏浩泂 黄玉霞

52 和光逐梦,共创南浦教育新高地 | 李碧

一校一策· YIXIAOYICE

53 创生性教学,赋予课堂新活力 | 王军

54 以集体活动促进班级交融与发展 | 高玉姜

55 做好两种“引路人” | 李文颖

56 班规伴歌声,管理有温度 | 陈祥彬

57 听你说时,满堂花开 | 马姗

58 “不是为了荣誉而工作”引发的思考 | 王东昀

59 志趣,从学科阅读中萌发 | 左书才

60 教育应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 张琦

61 打破圈子,组合成长 | 刘玲

实践者说· SHIJIANZHESHUO

62 倡议餐桌节俭风,惜物教育正当时 | 王琦 宋钱霞

63 食育:从“吃得好”到“好习惯” | 纪鹏 甄婷婷

64 让践行节约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 矫伟

65 让语文教学充满智慧 | 张奎

66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 李德红

68 初中作文教学模式创新之我见 | 梁丽萍

70 课堂教学研究,引领学生高层次思维培养 | 谢红新

71 家校社合力中,劳动教育落地开花 | 田光华

72 假手机引发的“失踪”追问 | 龙洁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