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需要一系列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政策举措。为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教师队伍,近些年来,济南出新招、出实招、出硬招,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济南高新区教育系统从2017年11月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行政管理体系、改革人事管理、创新教育评价考核方式。
在这块“试验田”上,高新区的34所学校全部加入改革行列,2300余名教师“封存事业编制,实施全员聘任”。改革三年有余,高新区已经成为济南教师队伍改革的“优等生”。记者以高新区2070位教师的问卷数据为基础,开展了区域教师队伍建设大数据的全样本分析,探寻高新区教育改革之路。
上下联动,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
高新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教育发展的一项崭新事业。“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改革需要坚定“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论,更需要顶层设计。中共济南高新区工委、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作为总体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改革之初就连续出台了《济南高新区教育系统岗位聘任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并与当地教育部门共同统筹谋划与改革配套的实施方案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校长通过竞争上岗或公开招聘方式产生,副校长由校长提名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学校中层、教职工由校长直接聘任。
高新区这场上下联动的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治理主体从单一向多方协同转变。“放管服”的改革空间,正是教育系统充分施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舞台。如果说,全面铺开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中扁平化管理架构、岗位管理等是一种“物理重组”,那么在改革的层层深入推进下,高新区整个教师队伍则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化学反应”。
“提高了一大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育教学人人平等”“提高教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问卷中,一名26岁的教师认为,改革对于本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还有老师提道:“改革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
问卷调查显示,对工作稳定和成就感的追求,是参与者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改革后,他们对自己从事教师职业的看法发生变化了吗?统计表明,“有成就感,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和“工作稳定,收入尚可”获得了教师最多的赞同,分别占74.35%和67.83%。尽管调研中,仍有约75.31%的教师很看重编制问题,但不同编制身份的教师,家人对其职业认可度选择很高、较高的占比几乎没有差别。编制身份并没有影响家人对其职业认可的判断。
从“铁饭碗”到“金饭碗”,教师获得了什么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角色,优质师资的供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当前,广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教师的待遇保障。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如何用完善合理的制度体系保障教师公平?高新区教育系统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对于教师的收入分配,不同的学校有所区别,但都坚持优绩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
尽管调研问卷中,有约70.44%的教师表示自己有超负荷、满负荷的工作量,部分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疲惫和辛苦,“工作很忙,但是值”。在这场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改革中,他们更多地表达了对付出和收入相匹配的薪酬待遇机制的赞同:“按劳分配更合理”“重在务实而又公平”“切实的按劳分配,有利于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
改革感受如何,第一线的教师最有发言权。在普通教师参与占比81.11%的问卷中,77.59%的教师收入提高了;66.81%的教师表示对收入满意,工资水平高于其他区县。统计数据显示,56.27%的教师一个月实发到手(不包括五险一金)的工资在6000-7000元、17.63%的教师能拿到8000-9000元。总的来说,81.54%的教师每月就实实在在地有6000元以上的工资进自己的“钱袋子”。
给教师挺起腰杆的物质待遇,让他们有尊严、过上体面的生活,更吸引来大批优秀的年轻教师,为高新教育的发展贡献才能。1014名事业编制教师、954名同工同酬教师、74名合同制教师、28名校聘教师,这份大样本的调研数据中,非事业编制教师的参与人数比事业编制教师多46人。高新区教师的主力军是本科生、硕士生,他们的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教龄在1-10年的教师占60.58%,年龄结构呈“正金字塔”型……这是一支高素质、年轻化、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高新区教育让教师们感到自豪的地方是哪?统计数据显示,排名前三选择分别是教学质量能得到快速提升、完善的绩效工资体系、良好的学业水平,分别占47.63%、45.7%和42.08%。完善的绩效工资体系是不少同工同酬教师的首选项。这说明,体制机制改革中的绩效工资体系为教师带来了实在的效益。“公平”“一视同仁”是教师们评价教师队伍体制机制变化的关键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给予教师安心从教、舒心从教的物质保障,解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破“五唯”顽瘴痼疾,构筑良性教育生态
让教育评价真正服务于教育发展,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教育发展的重点从知识的传授转向对面向未来的人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教育评价标准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显然,学业知识考评的单一评价目标已经不能全面衡量学生发展,与之相关教育评价的方法亟待变革,教育评价的主体也要从单一走向多元,还要以更丰富多样化的教育效能评价结果代替简单片面的分数。
高新区关注学校的增值评价、教师的绩效评价和学生的发展评价,实施考核一体化评价,制定学业发展水平、家长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为“关键指标”体系,以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综合素养、课程建设等为“特色指标”;学校党建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日常管理等为辅助指标,以获奖加分为加分指标;以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等为否决指标。
这套以“量化考评”为核心的体系,并非是简单化、数据化、指标化的教育评价,而是以人为本的评价,从“唯论文”的评价指标走向提升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让教育评价从指挥棒升级为推进器。教师既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政策的客体,也是发挥积极性、能动性的主体。令人欣喜的是,问卷中85.46%的教师认为改革后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教师的职业获得感给予了他们职业幸福感,让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不受限和学术能力的提升成为可能。问卷调查中,70.83%教师认为教师职业让他们收获比较高的职业幸福感。86.62%高新区教师对所在学校有较高的归属感,不仅如此,通过调查问卷,记者发现,同工同酬教师的归属感更为强烈。
过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利益共同体。如今,高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教育评价,政府是教育的购买方,学校是供给方。教师干得好,政府就出价高。不仅如此,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高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缺位、不越位、找定位,转身成为“服务方”。84.16%的教师鲜明地表达了对高新区教师队伍体制机制改革的认同。对于高新区教育未来发展,则有92.51%的教师表示对此有信心。
春笋拔节听有声。教育发展改革是全面的、重大的时代课题,面向21世纪,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以培养人的现代化为旨归,教育改革的磅礴力量,势必出于人。高新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毛细血管,已经汇入高新区治理改革的主动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目标,高新区教育凝聚改革共识、上下同心,回应着人民对好教育的呼声和期待。
(作者: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