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力量的思想 影响有追求的师者
滚动新闻:

课程领导力助推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06-11作者:刘明来源:教育家杂志社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教师对党的教育方针内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本校学生情况、教师状况、历史沿革、文化积淀等对校情进行科学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然后围绕培养目标设置、建设学校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要通过每一门学科课程来实现,学校的每一门学科课程目标又要通过实施具体每一节课来实现。每一节学习(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制定学习(教学目标)必须把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牢记心中。抓好课程领导力建设,就能有效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基于这样的认识,柳州市提出“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校长、每一个老师都要提升课程领导力”的目标。2016年,柳州市教育局制订了《柳州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9年)》,同年,在中国教育学会申报立项《柳州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实验区,正式在全市所有1400多所中小学(含教学点)全面铺开课程领导力建设工作,全市从12个方面分193项子课题立项研究。

 

研制学校课程规划,明确学校培养目标

学校课程规划就是在对学校概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体系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管理制度、保障机制、效果评估。为了更好地引导学校进行课程建设,柳州市于2016年举办了“学校课程规划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获奖学校校长在全市进行“华山论剑”,不断组织全市性的观摩研讨,组织其他学校前往获奖学校参观学习,加大优秀案例的宣传,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柳州市各学校纷纷研制学校课程规划,明确学校培养目标。

 

研制学科课程纲要,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学科课程纲要是学校课程规划的具体落实,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内容。柳州市开展了“百门精品课程”评比活动,评比内容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设计与实施、地方课程校本化设计与实施、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评比课程类型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评比活动目的是总结提炼一批源于柳州本土实践、基于学校学生实际的精品课程,以此帮助各学科教师更深一层领会学科课程纲要的重要性,明确学科课程目标。如柳州市柳江区壮语文学校附属小学根据学校85%是壮族学生的实际,开设了《壮族民俗文化》课程,明确了“增强学生对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培育对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增强民族自豪感”“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传承和文明礼仪活动”等课程目标,该课程备受师生青睐。

 

研制学科教学设计,明确课堂学习(教学)目标

柳州市在进行学科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评价时,把学习(教学)目标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确保各学校紧紧结合本校培养目标和学科课程目标确定学习(教学)目标。以柳州市柳江区壮语文学校附属小学《壮族民俗文化》课程为例,该校将六年级“歌圩”一课的学习(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会以礼待人,并通过唱、编山歌,感悟民族礼仪,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如此设计,做到了学习(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相生相长,确保每一节课的学习都有明确方向、都能培养学生品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城乡互动促进公平

多年来,柳州市始终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视为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探索并鼓励教师积极采用情境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打造民主和谐的课堂,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常态。为了将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输送到偏远山区、薄弱学校,从2018年起,柳州市将“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作为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用三年时间,为柳州“五县一区”的所有学校配置同步互动教室设备,让优质学校的教师在城镇主讲教室上课,乡下村小及教学点的师生可以在辅讲教室与主讲教室的师生同步互动,加强城乡学校、师生的交流互动,促进教育公平。“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子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了柳州市村小、教学点英语、音乐、美术学科以前开不齐课、开不足课的问题,为教育精准扶贫探索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柳州市将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为八个要素:一是理论依据,二是教学目标,三是操作序列,四是师生角色,五是教学策略,六是学习策略,七是评价策略,八是支持条件。全市学科教学模式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学科融合建构体系,学以致用提升素养

柳州市各学校积极探索基于教学主题的学科融合、基于生活主题的学科融合、基于活动主题的学科融合,“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如柳州铁一中学通过足球联赛课程群将相关学科融合起来。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提高课程建设实效

柳州市每年都把学校开展课程领导力建设情况列入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引导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树立全面、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研究和掌握科学的评价手段,从日常教学过程的评价上进行改革,利用评价结果改进课程设计和实施,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如柳州市“百门精品课程”的评比条件:第一,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与柳州市课程建设项目研究,依据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对本校课程建设有促进作用的课程均可申报评奖。可以是国家课程,也可以是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第二,精品课程成果形式应体现结构性、系统性,并提交典型材料:学校对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即《学校课程规划》;学校对课程建设的总体总结;该门课程本年段(幼儿园或小学、初中、高中)近三年每一个学期或一年的总体规划,即《学科课程纲要》;该门课程建设的总结。第三,该门课程的实践检验时间不得少于三学年。

 

重视课程资源研发,形成开放共享机制

各学校充分发挥本校资源优势,将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课程资源有机整合。依托柳州市教育资源网,开放共享各校的课程资源,实现校际交流、学科互通、成果共享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学校课程资源库形式多样,有校本教材、教学资源、精品课资源、社团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包、校内及社会资源等等。如柳州市十三中的语文学科教学资源库编制《十三中语文大阅读必读书目》《十三中语文大阅读好书推荐》《十三中书法教材》。此外,柳州还开发本土教学资源,如柳州本地的桥介绍专题、柳州螺蛳粉介绍专题、柳州山水专题。

 

咬住青山绝不放松,与时俱进完善内涵

许多学校围绕一个主题执着地开展研究,十几年不放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柳州市柳南区实验小学在“美的教育”核心办学理念指导下,积极践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从“培养美的学生,塑造美的教师,点亮美的课堂,建设美的课程”四个维度整体推进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的达成,从单一学校“书画美育”项目特色研究拓展到“美的课堂”,建构“美的教育”育人体系,创新出“美的教育”课程体系。从2007年至今,14年初心不改,带领孩子体验全新的美好童年之旅。

经过四年多的研究,柳州市每一所学校都基于校情从不同侧面形成了一道道特色各异的亮丽风景线。如柳州市一中的“高中生职涯规划教育”课程,柳州市二中的“思维导图应用”课程,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的“3D创意设计”课程,柳州市二十二中的“礼润德育”课程,柳邕路第四小学的“四季慧”课程,柳石路第三小学的“四季成长”课程,等等。其中,三江县三江中学的“侗族多耶舞文化”课程、三江县三江民族高中的“侗族民间美术与文化”课程、柳江区壮语学校附属小学的“壮族民俗文化”课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课程的出现,缩短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使柳州市课程领导力改革呈现了燎原之势。

如今,课程领导力建设已成为柳州市各学校内涵式优质发展的“助推剂”。借着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东风,正向着新的征途迈进。

(作者: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明)

良师

更多»
  • 悠悠岁月久 清晖时时映心头

    高度发达的现代通讯,常让人惊喜连连。2020年7月,经在京老乡热心相助,我和当年高中班主任、语文老师,已81岁高龄的杨克潜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弹指间,48年过去了!激动之情自不待言。

  • 潘懋元老师的保留节目

    凡是跨入厦大教育研究院的师生,都会晓得潘老师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掌门人”,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保留节目。于我而言,或许是因为更早入“潘门”的缘故,发现潘老师的故事实在太多,而我则把这些“故事”称之为保留节目。

  • 淡泊名利、扶掖后学的真学者

    不知不觉间,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他是在我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久匆匆离世的。在先生离去的这30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先是去国外做了博士后,回国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在老校长吴树青和一些资深教授的关怀和提携下,我在两年内完成了从讲师到教授职称的晋升。作为博士生导师,我先后在五所高校指导了80多位博士生,其中60多位已获得博士学位,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的教授或院长,还有的入选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或成为省部级教学名师。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视频

更多»

友情链接: 人民教师网|教育部|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知网|留学网|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育新闻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100050

光明教育家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